但那又怎么樣呢?
敵人的艦隊都來到這附近了,本也不會空手而歸。
與其各自等死,不如回家鄉奮力一搏。
畢竟時間只有短短五百年,人類能做的事實在太少了,只能說能做一點是一點。
在沖鋒陷陣的過程中,陳鋒大體掃完了這些資料。
他有自己的看法。
那些被殖民地視為不值一提的低級文明的科技路線和生命形態各有特異之處。
雖然低級文明的總體實力偏低,殖民地與對方也只是信息層面的初步接觸,并未形成商貿與科技溝通體系,但陳鋒認為,以人類包羅萬象的特性,依然應該嘗試與這些低級文明加深接觸,取長補短,只要能接收其特長,將之容納入人類的自有體系,哪怕只是一個創意,都能得到巨大的好處。
只可惜這次殖民地做得還不夠好。
但這是非戰之罪。
宇宙實在太大,即便只是個“小小”銀河系,半徑也有五萬光年。
只是銀河系中的小小部分的獵戶臂,也長達兩萬多光年。
即使以光速飛行,這路途也實在太遙遠遙遠了。
五百年真的只是彈指一揮,什么事也做不成。
一千年也好不到哪兒去。
同時,陳鋒也可以確鑿的認為復眼文明的確是目前銀河系的統治者。
目前正在討論的三方科學家中,有部分太陽戰區的人認為復眼文明可能為銀河系內部崛起的新晉文明。
但陳鋒不這樣看,他堅定的認為復眼者必然是來自遙遠的室女座本星系團的入侵者。
他們在完成科技孵化后,派遣出了艦隊,抵達銀河系后掀起了戰爭,擊敗了迷族。
然后復眼者開始用極為鐵血的風格統治銀河系。
統治手段很簡單粗暴,派遣球型戰艦巡邏,一旦發現潛力文明便實行剿滅。
有可能復眼者在十六七八世紀時曾光顧過地球,但那時候的地球人太弱小,不值一提。
二十一世紀時,0.7級的地球文明原本也不該進入被剿滅的范疇。
在第一條時間線中,二十六世紀的地球文明距離穩定的恒星系級宇航能力依然咫尺天涯。
理論上,當時的地球人依然應該是安全的。
從結果上看,人類文明是因旅行者提前進入高等文明的視野,隨后復眼者投放太陽系屏障以封鎖,然后派遣巡邏者(球型戰艦)實施剿滅。
如此這般一直持續了七條時間線,在第八次時,復眼文明發現球型戰艦可能不足以應對局面,再派遣出了棱艦艦隊。
陳鋒再根據太陽系屏障瞬間抵達比鄰星系的事實,推測出這屏障具備跨越空間的飛行能力。
那么理論上的事實應該是這樣的。
旅行者二號在暗能量黑洞構建的通道中飛行了五百年,抵達了某個高等文明的面前。
這高等文明可能是太陽屏障的制造者,也可能不是。
還有另一種可能,太陽屏障與電子級暗能量黑洞都是復眼者從高等文明手中獲取的手段。
然后,通過分析旅行者飛行器的特性,以及解讀里面的信息,人類的特性、科技發展的軌跡和令人驚嘆的潛力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