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曾與對方發生短暫而淺顯的接觸,但這些文明對復眼者的存在完全不知情。
再到后來,兩個殖民地各自發現了一些破敗的文明遺跡,有被摧毀的飛船、被撕裂的城市、甚至是破碎成碎裂小行星帶的原本的大型行星。
這些被摧毀的敗落文明具備一個共性。
無論敗落文明走的是何種發展路徑,在其滅亡時,基本都處在一級文明的邊界上,或許還差一點,或許稍微往前多走了一步。
他們剛剛,又或者即將掌握跨恒星級航行能力時,突然就被滅亡了。
先哲陳鋒留下的《復眼者危機》游戲、電影,以及那本名為《鋒蕾》的名著,以及發生在太陽系內的大滅絕浩劫,與兩個越來越龐大的殖民地各自收集到的情報鏈接了起來,組成了一個令人悲傷的結論。
復眼文明當然是存在的。
只不過所有接觸過復眼文明的文明都滅亡了。
其他那些對此完全不知情的低級文明,只是連被屠戮的價值都沒有而已。
大約在三十世紀初,比鄰星殖民地的一艘科考船有了個重大發現。
他們找到了一艘小型逃生艦。
這艘逃生艦不屬于人類,也不屬于任何已探明的低級文明,同樣不符合估測的復眼文明的特征。
這個文明的科技水平等級很高,甚至幾乎接近三級文明的理論值。
逃生艦內空無一人,就連死者殘骸也沒有,也沒有任何數據資料。
科學家將其暫命名為迷族。
經過嚴密的討論,科學家認為迷族很可能曾經是銀河系內的主要文明,但滅亡于復眼文明之手。
科學家們也對比了陳鋒在影視作品中刻畫出的復眼者戰艦的材料、性能與武器,推測復眼者的戰艦的確吸收了迷族的部分科技。
迷族本身應該是一種以金屬為主,再結合少部分有機物的奇特機械文明。
至于迷族滅亡的時間,則在五十到一百萬年前。
這樣強大的先進文明在獵戶臂內都悄無聲息的消失,只留下一艘擱淺的逃生艦,復眼者的兇狠與強大可見一斑。
自此,兩大殖民地幾乎同時做出決定,違背誓言,嘗試與母星聯系。
但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他們可以看到太陽系內的一切,但無論他們以何種方式向母星發送信號都是泥牛入海,不得回復。
哪怕他們切換到母星的量子網絡頻道,結果也別無二致。
這讓兩個殖民地里的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將其歸咎于太陽系屏障,并得出新的結論。
太陽系內的人與設備,其實看不到外面的情況。
星空依然存在,但光線和信號均被屏障扭曲隔離,并且距離越遠,扭曲的幅度越大。
所以自2500年后,地球文明已經無法對外面的宇宙進行真實觀察,能檢索的只有兩光年內的虛無深空,至于其他的宇宙背景,都已是虛假的宇宙環境了。
雖然無法和母星聯絡,但殖民地相互間卻成功取得了聯系,各自快速互通有無,并繼續沿著各自擅長的方向推進科技。
只可惜雙方距離太遠,科考船雖然能往來,但無法進行大面積的物資交換,所以各自的戰艦依然沿著各自主要的發展方向進化。
兩個殖民地中的人曾考慮過是否要派遣科研船回太陽系附近,嘗試隔著屏障與母星交流,但因顧慮可能提前暴露信息,最終未能成行。
一來是母星內走了另一條科技發展道路,并不比自己落后,吸收了自己的這些東西未必有好處,二來是與其提前暴露,倒不如窮兵黷武的組織起龐大的艦隊,在戰爭時刻以奇兵的形式回到戰場,打復眼者的球型戰艦一個措手不及。
他們當然知道自己的艦隊如果出現在戰場,肯定會瞬間暴露殖民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