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州沒讓他失望。
這的確是個超大城市。
簡單繞圈一周后,陳鋒初步估測漢州曾經的人口規模應該在三億以上。
市中區占地面積近四千平方公里。
建筑布局并不密集,也算不上多么高大。
除了倒塌的高樓住宅之外,大部分建筑總高不過千米。
不過建筑的個頭都很龐大,動輒占地面積數十上百畝。
陳鋒簡單的看了下,大喜過望。
他在這些大型建筑中看到了很多被破壞的機械,甚至還找到了一個超算中心。
陳鋒推測這次漢州扮演了工業制造中心與科學中心的角色,這正和他意。
他先按照記憶中的方位找到客來公寓,在里面住下。
找這公寓還挺簡單的,千年過去,公寓的布局與過去竟毫無區別。
想來這里又是變成了名勝古跡,被原樣保存了下來。
當然,二十一世紀的鋼筋混凝土建筑肯定不能保存這么多年。
現在還能有這風貌,建筑材質肯定是換過一輪了。
與別的大型建筑不同,客來公寓中幾乎沒有任何未來科技的成分,與他當年定居時幾乎一模一樣,原汁原味,就連電器都是他用慣了的古董。
大約正是因為文物小區中并無多少后現代科技的產物,客來公寓遭到破壞的程度很低。
簡單安頓下來后,他再駕輕就熟的掃蕩城市。
對付大城市,可不能像對付小城市那樣悶頭瞎逛。
他先花了一整個白天,將漢州遺址劃分為科研區、工業區、住宿區和商業區等四大片區,同時又將這四大片區按照受損程度的不同分為三個不同的探索優先等級。
當天夜里,他手捧茶杯十分悠哉的來到優先級最高的東郊科研區。
之前他就留意到了,東郊科研區中有一根巨大的沖天而起的金屬圓柱。
圓柱直徑三百余米,高四千余米,外殼是全金屬結構,共有數十節。
這是一臺超大型的光學望遠鏡。
沒想到在這個時代還能看見這種原理古老的東西,并且還建在地球上,他倒蠻意外的。
更意外的是,雖然中控智腦被破壞了,望遠鏡的主體結構依然完整,就連里面的鏡片也完好無損。
折騰大半夜,新鮮上路專業制造爆炸的陳技師初步修復望遠鏡的功能,并成功將畫面轉移到了一臺拼裝得亂七八糟的投影儀上。
他終于通過望遠鏡看到了星空外的世界。
海王星與天王星軌道間多出一條巨大的光帶。
光帶如同行星圍繞太陽公轉一般旋轉著。
光帶之上時而有電弧閃爍,幾乎每一道電弧中蘊含的能量,都夠地球上的雷暴天氣持續三天三夜。
陳鋒繼續放大光學望遠鏡的倍率,能分辨出光帶的組成部分是一塊又一塊堆疊在一起的碎布般的物事。
電弧正是從這些“破布”上產生,再碰撞流轉并激發。
陳鋒知道這是什么,戴森膜被撕碎的“尸體”。
他很欣慰。
這條時間線里的人類完成了在2500年前創造出戴森膜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