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已成遺骸,被撕碎的戴森膜也重新聚合到了一起,成了巨大的“太陽環”。
但它存在的痕跡至少能表明人類的努力沒有白費。
假如一切再無法挽回,千萬年或者億年后其他新生種族來到太陽系,再看見這些戴森膜的遺骸時,或許會將其當成新的宇宙自然生成的奇觀。
這些文明將會發出這樣的呼喊。
“啊,這是一種偉大的類生命結構,具備基因信息的純自然恒星環。宇宙多么不可思議啊!”
但此時在陳鋒的心中,卻只剩千言萬語也講不出的感慨。
既然戴森膜都遭到了人為的破壞,那么這次太陽系內的人類文明,應該真就是再無幸免了。
他之前還曾幻想過,或許火星等其他行星上還有人類。
戴森膜的尸骸摧毀了他的幻想。
陳鋒聳聳肩,自言自語,“算了。”
但他好歹又得出了另一個結論。
戴森膜的出現對人類意義重大,代表人類對光合作用的運用徹底達到第二階段,在太陽系內幾乎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和基礎材料。
參照戴森膜具備的科技水平,以及能帶來的生產力,那么這次人類在2500年前必然已經建造出無數大型的跨恒星系級飛船。
這次沖出去的奮進遠征隊只會更多,能順利抵達目的地的遠征隊殖民艦也不應該只得兩艘。
不然這不符合邏輯。
所以獵戶臂里一定還有很多人類的殖民地!
一想到這點,陳鋒又高興起來,美滋滋的用光學望遠鏡對著夜空四處掃描,并開始在心中幻想那些獵戶臂里的恒星系中,說不定也有新生的人類正在看著地球的方向。
“如果讓走出去的人們知道,此時正有一個人在母星上眺望他們,他們的感覺會是怎么樣呢?感動?開心?馬上派一艘擁有曲率飛行能力的艦船來接我?”
一直沒人說話,陳鋒生怕自己失去了語言能力,養成了有事沒事就碎碎念的習慣。
然后……
他尖叫一聲。
是的,他想到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智能設備被摧毀得十分徹底,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在地球廢墟中拼湊出一艘具備宇航能力的艦船,幾乎不可能,難度無限大。
即便能靠著生物電池解決動力問題,他也解決不了曲率引擎的計算需求,更沒辦法擁有導航能力與宇航護盾。
新的問題出現了,我該怎么給殖民地里的人發送信號,讓他們知道地球上還有一個人?
十分鐘后,他沮喪的搖了搖頭。
習慣了量子網絡后,他忽略了一件事。
光速的限制。
哪怕他真在地球上制造出了大型射電信號發射塔,但等信號以光速抵達殖民地,最快也要四年。
可一年之后,復眼文明的棱艦艦隊就將抵達獵戶臂。
陳鋒并不知道這次戰爭的走向會怎樣,能不能堅持三年。
好吧其實那都不重要。
人類殖民地能接收他的信號,復眼者肯定也能。
那么以復眼者的戰艦性能,自己先召喚回來的幾乎不可能是人類的救援艦船,只能是敵人。
陳鋒苦笑搖頭,又是一口將杯中茶水喝完。
算了,還是按照原計劃,繼續發掘地球歷史,試著靠自己撿垃圾拼湊或者修復艦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