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條時間線的開局的確無限好。
在救世與《五百年規劃》的幫助下,人類進步斐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跨步,然而,在太陽系內的戰爭最終卻毫無還手之力的敗了。
看似打得有來有回,但其實戰局中的每個環節,都在不可逆的將人類推向絕境深淵。
ZS菌過于強大。
人類的科技進步在與ZS菌的對抗中沒能起到實質性的幫助。
這條時間線里的人類的確曾有過改變戰局的機會。
比如嚴格執行賴聞明制定的防護政策,絕不與地面接觸。
理論上,人類是有可能不被控制。
那么只要斷絕了ZS人類產生的可能,科技上的壓倒性優勢就不會被抹平。
這是陳鋒第一時間總結出來的,這次人類領導層犯下的最明顯的錯誤。
第二個錯誤決定,是人類該更果斷一點地摧毀地球生態。
既然已經放棄家園,就要放棄得更干脆些。
第三個錯誤決定的時間點更靠前。
人類不該在太陽系內留下這么多人。
這里有幾個不同的假設情況。
假定穹頂注定會降臨在太陽系內,本來就該走出去更多人。
但穹頂本身屬于復眼者掌握的工具,也曾離開太陽系去到比鄰星系。
理論上,假如人類在獵戶臂內的殖民地星系中相對平均的分配人口與資源,便有機會讓復眼者“患上選擇困難綜合癥”,把太陽穹頂轉而投放到別的地方去。
又或者干脆更極端一點,強行刻意的集中資源,在其他恒星系創造一個更大的星系級文明,專門用來吸引火力,被太陽穹頂盯上。
這招成功的概率不大,畢竟旅行者二號暴露的是地球的坐標。
如果將人類比作癌癥,將復眼者比作靶向藥。
復眼者開始行動,那么便是靶向藥的首次定位,目標必然只會是太陽系。
除非……在宇宙這個人體里發現了更大更危險的病灶。
陳鋒的判斷是,如果超階高層文明對人體極度了解,對太陽系也極度了解,多半能看懂人類在太陽系這個母星環境內的潛力。
超階文明與復眼文明對太陽系的重視自不必多言,不然這次也不至于龐大資源在太陽系內營造出ZS菌以消滅母星。
但如果,人類刻意的在外面留下綜合文明水平超越太陽系的殖民星系,說不定就能讓復眼與超階文明判斷失誤,誤以為那個殖民星系更適合人類發展。
所以如果時機成熟后,殖民地艦船故意到太陽穹頂之外作死暴露信息,那么是有可能將穹頂吸引走的。
那將能給太陽系內部的人以真正的自由,在等到謝賴聞明成熟,謝爾蓋出生之后,太陽系內的人類文明本可以創造更多。
在陳鋒的認知中,畢竟事實已經證明,人類在太陽系內的物理規則和宇宙環境中的潛力最大。
哪怕只是賭一下可能,也值得。
總之,留下整整160億人的龐大人口,肯定是錯誤。
這三個最顯著的錯誤,最終凝聚成了如今太陽系末世的結果。
以華中云為代表的那一代世界政府領導層,錯過了很多次作出正確選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