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陳鋒意識到自己似乎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如果人類最尖端的武器不是單兵裝備,那么有他沒他,其實都差不多意思。
現在距離復眼者抵達比鄰星沒多少天了。
甚至復眼者的艦隊可能已經進入獵戶臂,只是還沒從遠距離折躍的狀態脫離出來,人類監測不到而已。
哪怕他當場自爆身份成功,逼著科學家們專門為他個人開發單兵武器,時間也來不及了。
工程學特別講究經驗積累。
這種經驗并非簡單的技術運用,也包括很多創意上的積累。
工程學的核心正在于如何將當前時代的尖端技術,用既科學又合理的方式組合到一起,穩定且可靠的達到某種功能,滿足人類的某種需求。
組合科技的過程看似乏味枯燥,其實充滿了創意與靈感,不是藝術卻仿佛藝術,就如當年的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卡爾·本茨發明內燃機等等。
每一次工程學上的發明創造,看似充滿機油的氣息,卻又無一不是頂級工程師們藝術才華的具現。
量子智慧可以通過模擬積累一些技術運用方面的經驗,幫助人類少走彎路,但要想實現符合人類需求的創新,卻還是得人來。
現在人類對戰甲的設計理念還停留在五百年前。
不同時代的科技水平卻已經出現巨大代差。
零部件的作用機理都不一樣,過去的經驗無法沿用,陳鋒要別人給他設計單兵甲,那又得從零基礎重新開始。
一個月的樣子,要補完五百年的科技停滯,讓單兵武器追上甚至超過其他類型的兵種,實在不現實。
沒有最趁手最完美的裝備,他即便去了,也發揮不出實力。
如果他退而求其次,選擇登上戰艦成為一名艦載兵,那更沒意義了。
以他的指揮才能,倒是能勉強勝任艦隊指揮官的職務。
但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沒有唐天心那樣的才能與天賦,干得未必比別人好。
他冒險登上前線,看起來很有氣勢,可萬一不留神提前戰死,又或者干脆被活捉,那才是真的慘。
經過深思熟慮,陳鋒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決定不親自參戰,只躲藏在暗處,通過薇星的共鳴信道悄悄竊取信息,持續收集資料,以期得到更多訊息。
這次人類和棱艦艦隊之間的戰爭會持續很久。
這么多不同種類的戰艦與戰機,不同的槍炮與導彈,哪怕不能打碎棱艦,每次造成的爆炸與能量沖擊總會有些區別。
科學家們也會持續分析,盡可能找到更有效的殺傷手段。
比如萬一某種來自某行星系中的特殊材料爆炸造成的沖擊波,可以讓棱艦的聚能護盾劇烈震蕩呢?
又比如某種低級文明星球里某生物的分泌物,在經過持續提純與強化后,可以腐蝕棱艦表殼呢?
雖然這是極小概率事件,但陳鋒總得保持期待。
總之,他的存在可以讓這條時間線里的敗亡變得有意義。
他能記住這些重要的事項,并將其線索埋進下一條時間線的歷史中,讓人類發展有所側重。
他的存在可以將人類的一點小小突破無限放大。
可如果他提前死了,他都不知道這條時間線里的人類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了。
如果成功了,他又不知道,那么他下次的改動就可能導致失敗。
如果失敗了,他又沒看到,又沒辦法總結經驗教訓,等于白白犧牲。
所以,他是人類抗爭的價值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