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到了外面就沒有星門,遠航只能靠艦船用“腿”跑而已。
第一批十倍光速快速科考船早在三百年前便已出發,上面的科研人員也已經變成了由冷凍胚胎長大的第二代成員。
第一批二十倍光速的超快科考飛船則出發于近五十年前,現在也已經走到了一千光年的位置。
無數專業探索科考飛船已經陸續傳遞回來不少信息,所以即便陳鋒走出去,也不過是重復前人走過的路。
如果有機會,陳鋒當然也想跨越數萬光年的距離,找到迷族母星。
但很顯然,以晨風二號目前21倍光速的極速性能,哪怕他運氣爆棚,能一直游離于復眼者的視野之外,他也不可能再活個幾千年。
那么他頂多只能跑完不足十分之一的路程,并且沿途還不能停,只能走馬觀花。
至于能不能找到能用來對付復眼者的“土特產”,只能完全交給運氣。
所以陳鋒決定不走了,而是呆在晨風帝國疆域內,利用星門的量子折躍快速抵達目的地。
反正福萊德斯帶來的介質層飛行能力讓他的安全系數大漲,幾乎不可能被發現。
除非他倒霉到脫離亞空間時正好撞上其他艦船,但這是極微小概率的事件。
陳鋒也并非漫無目的沒頭蒼蠅般亂竄。
福萊德斯發現,陳鋒揣摩學習外星科技時,假如面對的東西與太陽系常識差異過大,領悟的程度總差一層,猶如隔了一層紗,無論他如何仔細講解,都差點意思。
問陳鋒懂了沒,他覺得自己懂了。
但要他圍繞著該項科技搞點什么發明創造,他腦子全漿糊。
讓他整理思路,寫出本給別人講解科學原理的專著,更是提筆就發呆,發呆就愣住。
福萊德斯分析原因為陳鋒畢竟是土生土長的太陽系人,在太陽系內呆了太久,邏輯思維能力受到了局限,再加上他本身智商“偏低”,所以被困在了跨星系認知偏差里。
福萊德斯建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實地走訪,在對應的恒星量子風暴中理解原本不能理解的東西。
于是乎,陳鋒在這一百年里,真走訪了無數個具有次級文明的生命星系,以及大量具備一些他直覺判斷認為對人類有用的宇宙奇跡星系。
得到增幅強化的也不只是他,還有福萊德斯。
雖然福萊德斯的知識理解深度總比陳鋒更深一層,但誰又知道這一層下面是否還有另一層呢?
就像以前人類以為最小的物質單元是分子,然后發現了原子,再發現了質子中子和電子,現在人類甚至早已發現了純粹的弦能量依然可以再分,并重新組合,形成不同的特性。
如今福萊德斯得到了格拉斯人的特殊能力,與量子網絡的溝通程度遠比普通人更深,晨風二號上的探測儀器獲取信息的廣度或許不及其他人類大型科學站,但陳鋒覺得深度或許有得一拼。
所以,他在走訪這些星球時,也想試試看福萊德斯能不能利用特殊能力找到其他人類遺落的寶藏。
長一萬余光年的獵戶臂內共有百多億顆恒星,這些恒星組成了一條長長的“光帶”。
太陽系位于獵戶臂靠近銀心的里側,附近的恒星密度較高。
人類的活動路線主要順著獵戶臂往兩側蔓延,在帝國的疆域內有攏共六十多億顆恒星。
其中除人類之外,已經探明至少有數十萬個次級文明,但擁有跨行星系航行能力,算得上一級之上文明的,只有人類和竊賊格拉斯人,以及少部分說不上是幸運還是不幸的被人類拉上同一條戰船的“幸運兒”文明。
這是陳鋒在上條時間線就已經明確得知的消息。
整個銀河系內,已經得到又或是即將擁有跨星系航行能力的文明都會被復眼者清除。
只是他以前只知道有,卻沒想到小小的獵戶臂內竟會有這么多其他智慧生命。
這些次級文明的發展水平懸殊極大,以卡爾達舍夫等級來生硬的劃分,最低的僅有0.0001級,比人類原始社會有得一拼,最高的則差不多已到0.5級,譬如格拉斯人。
這些文明的發展速度都極慢,那個0.0001級的弱渣文明擁有智慧起碼已經超過千萬年,但在千萬年的繁衍生息與發展中,卻只是從0.00001提升到了0.0001。
按照人類的推算,這弱渣文明哪怕再發展個一億年,也撐死0.01級。
至于其他已經發展到0.5級左右的文明,也進入了相似的怪圈,陷入科技停止的處境,仿佛迎頭撞上一堵無形的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