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件事,是他在得閑之余順手斬殺了上百個擋路的八足甲蟲,以及持續不斷的躲避刀鋒螂的追擊。
第五件事,則是他本人也要避開反物質炸彈的轟擊,他得找到所有炸彈爆炸沖擊的能量互相抵消最完美的交界點。雖然以他現在的護盾與裝甲性能,還有折躍亞空間膜層的保護,不畏懼反物質炸彈,但能節約一點能量便是一點。
三十秒后,巨大的球型戰艦在核心部件被持續破壞后,終于失去了引力穩定態,先是被反物質炸彈與陳鋒時不時隨手亂轟的日冕手炮從中炸開,然后開始如同當初被摧毀的星鋒堡壘一般,在引力的作用下往內部層層坍塌。
外面的白色巨繭也如陽光下的冰霜般迅速消融。
或許,之前復眼者開啟巨繭的目的是為了從將陳鋒鎖在里面,畢竟在這三十秒內,不只刀鋒螂返回球艦,其他蜻蜓戰機等多種作戰單位也回來了不少。
當時球艦的指揮官還以為能贏。
但現在這都沒有意義了。
當爆炸終于消停,凍結之繭徹底消失之后,相隔90億公里的老艦長等人終于再次看清那邊的場景。
直徑三千公里的球型戰艦變成了擠壓在一起的扭曲形狀,如同一個被莽漢捏扁的易拉罐,不僅千瘡百孔,更有無數斷裂的金屬豁口如劍墳中的殘劍聳立。
那個身高僅三米許的身影正以球形戰艦的殘骸為掩護繼續戰斗。
他輕易的穿梭于各個縫隙中,和多達四十九個刀鋒螂來回周旋。
失去母艦后的刀鋒螂完全沒想過逃走,而是以更瘋狂的姿態圍攻而去。
按照史書記載的信息顯示,球型戰艦里一共有55名復眼者,但其中54個都是克隆體,僅有一個真正的活著。
現在陳鋒摧毀了球艦,那真正活著的那個復眼者,大抵已經死了。
刀鋒螂已不算是真正的生命,本體已死,便沒有留存的價值,與其逃走,還不如奮力一搏,以圖將這個特異的人類格殺當場,再不濟也要將他牽制在此,等棱艦抵達。
看起來陳鋒是處在下風,但此時他一點都不慌,僅三米的體型變成了他最大的優勢。
他總能在不小心落入包圍,陷入危局時扭頭鉆進球艦殘骸的狹小縫隙里。
體長達55米的刀鋒螂再想追上他,卻得一路切開障礙物殺來。
若是其他材質的艦船殘骸,怕是刀鋒螂只需要持續噴吐聚能爆炸粒子束,便可把殘骸整個輕易蒸發掉。
但很不巧的是,球艦材質是復眼者自己的科技,半生物半金屬的球艦外殼對物理毒素的蔓延有著極強的壓制效果,噴出去也只能稍微炸開,而不能像摧毀人類艦隊那般持續蔓延。
復眼者自己的地盤,變成了陳鋒最好的天然戰場。
不僅如此,在殘骸縱橫交錯的狹窄空間內,身高“僅”三米的陳鋒只要控制精準,依然能使用短程折躍能力,刀鋒螂卻不行了。
這場看似不對等的對抗,變成了陳鋒一個人單方面的殺戮。
他不但能一個接著一個的持續擊破刀鋒螂,還能時不時的清剿蜻蜓戰機、八足甲蟲、自爆蒼蠅與能持續噴吐純物理毒素,大約是專門負責打掃戰場的小型戰獸。
人類對抗自然的每一步征程的美妙之處就在這里。
看不懂的時候,那些來自自然的敵人便是洪水猛獸。
可一旦人類的科技水平攀過了某條界限,第一次擊敗敵人之后,曾經的洪水猛獸很快便會被輕易馴服與摧枯拉朽的鎮壓。
比如中世紀時曾肆虐人間造成可怕慘案的天花,那簡直是噩夢般的存在。
可當某一天人類發現了牛痘的奧妙之處,這種在歷史上不知道多次造成文明凋零,城池荒廢的可怕病癥便成了史書中的一個代號。
又如癌癥,曾經令人談之色變,代表著絕望,是死神慢慢收割性命的鐮刀。但在生物基因全掃描技術與定向基因修復技術徹底成型后,人體細胞的有益癌化反而變成了延長壽命,克服先天性基因缺陷的有效治療手段。
此時這刀鋒螂便是如此。
打不過,就一輩子都打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