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是在觀察這條時間線里的后人是否有勝算,也可能是擔心提前遭遇斬首戰術而選擇蟄伏,并潛心研究。
總之,他肯定在收集信息,推進科技。
別的不談,單只看他現在掌握的短程折躍技術,就為了這一項技術,也值得用百年時間來等待。
哪怕在這一百年里,人類節節敗退到退無可退,原本不等到他便絕不會走出那個星系的指揮官也開始奔赴戰場,再到今時今日落入幾乎已注定看不到希望的敗局,就為了他帶來的這一個新變化,再苦的等待都值得。
真不愧是先哲,他的研究大獲成功了。
這到底是怎樣了不起的智慧啊!
現在,他一定知道球形戰艦的凍結之繭,所以他看似被困在了里面,但他也一定會沖出來!
因為他是先哲陳鋒!
在球艦內部,陳鋒自進入之后,便開始大肆破壞。
仗著雙重曲率泡的逆反慣性效果,他在如此狹小的范圍內,開啟了每秒三萬公里的亞光速折線機動。
每次他需要直線推進時,就先用曲率、介質和重力牽引引擎三重做功,不斷提速。
當他需要變向時,便關閉介質與重力引擎,單獨提高曲率引擎功率,在極短時間內形成完美曲率泡,把自己的狀態控制在即將進入曲率亞空間與留在三維空間的界限之間。
從外部視覺看,便是他以完全違反牛頓定律的方式,接連進行極度復雜的變向機動。
要實現如此操作,需要達成多個前提條件。
首先,陳鋒在狹窄空間內的臨場反應時間其實往往不足十萬分之一秒,所以他得提前做出安排,將預設指令傳達給折躍戰甲的量子智能。
陳鋒必須持續完成預判,提前數秒安排好接下來數秒的事情。
其次,還得要戰甲中各項零部件的性能足以支撐如此短時間內的高強度輸出。譬如前一秒時曲率引擎還是低強度運轉狀態,但下一瞬間便100%功率全開,這會對設備造成極大負荷。
任何一個環節出了錯,都得翻車。
比如他的判斷錯了,他要么會一頭撞到球型戰艦的外殼、巨大的能量運輸管道,又或者中心的球形引擎上,甚至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剮蹭也能要了他的命。
又或者設備出了錯,曲率泡的功率輸出不夠穩定,他的速度控制得不夠精準,也可能導致他的一半身體速度超越光速進入亞空間,另一半身體卻還留在三維原空間里,那飛著飛著,自己也成了兩半。
如果是以前時間線里的陳鋒,的確無法完成如此動作。
但這一次,他的基因喚醒度高達他做到了。
雖然他在每個折向變現的瞬間,都有高達50%的死亡率,但他卻硬生生靠著無與倫比的精準掌控力、超強的直覺判斷、變態的綜合信息分析能力、累積了數條時間線的豐富經驗以及他個人對球艦內部布局的深刻認知,做到了這一切。
在他的完美掌控之下,他每一次游走在生死一線間時,都能把概率的指針撥到好的那一面。
在短短三十秒內,陳鋒一共完成了近萬次折向變線,在概率學上講,他做到這點的可能性是0.5的一萬次方。
這個數字無限接近0,但終究不是0。
三十秒后,十五枚反物質炸彈分別在球艦內部的不同地方爆炸。
如今每一枚高性能反物質炸彈的核心轟擊范圍是1000公里直徑。
互相交錯疊加的猛烈輻射與沖擊波席卷了球艦內部每一寸空間。
這是陳鋒做到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他利用日冕手炮分三次轟擊了球艦中心的巨大心臟引擎。
第三件事,是他根據生物監測定位,闖進了球艦內部棱形結構區域里躲藏著的四個蒼蠅眼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