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不在DF-711堡壘艦,也不在影子星系,在帝國疆域邊界的另一個極點。
那是個擁有多達三十余個固態行星的巨大行星系,其中最小的固態行星如火星大小,最大固態行星堪比木星。
該行星系擁有一顆質量是太陽98倍,直徑為太陽635倍的巨大恒星。
2800年,第一批殖民者抵達該星系,完成考察后,發現了真正的寶藏。
超大質量恒星導致星系內的輻射很強,讓星系中的三十余顆行星幾乎寸草不生,未能形成生命。
但人類可以用戴森膜調節恒星輻射強度,再利用能源合成空氣與水,快速模擬地球大氣環境。
坐擁如此大量的天然行星,以及超高輻射能將為戴森膜提供超大量的能源供應,這是得天獨厚的充沛物質條件。
這里簡直是銀河人類的天堂。
并且其中部分大質量行星的星球磁場和地面上經年累月富集,再反釋放出的輻射對人體會形成特殊的刺激。
在這部分大質量高重力環境下生長的人類,體型非但沒變得矮小,平均身高更直奔兩米,且肌肉扎結,骨骼致密,十分健壯,腦神經反應也遠超普通人類,是天生的戰士。
與別的行星系不同,該星系除了擁有特殊規則與多種稀有礦藏之外,特產里還多了一個戰士。
自此,人類便立刻將其作為重點星系,全力發展。
經過拓荒者們兩百年艱苦卓絕的奮斗,獵戶臂人類終于將其改造為了最大的超級殖民地。
到3020年戰爭爆發時,該星系總人口高達七千億,并且擁有完備的科技、軍事、工業相關的全部產業鏈,是整個晨風帝國橫跨數大星區疆域內最繁華的基地,被重命名為奧頓星系,英文名ourten,意為“我們的”。
奧頓星系中有技術實力雄厚的奧頓研究院,以及特產奧頓戰士。
早在3100年時,奧頓星系其實便已經被復眼者注意到,并陸續派遣數個批次,每批次數百艘規模的棱艦前往清剿。
然而在其他星區無往不利的棱艦在奧頓星系遭遇了挫敗。
倒不是棱艦被擊毀了,只是清剿工作變得不那么順利。
奧頓戰士可不是簡單的悍不畏死,而是真能把戰機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再配合奧頓研究院對自有資源的開發,研發出各種高性能武器,能把棱艦拖在原地,
整整二十一年過去,兩千余艘棱艦才剛剛突破奧頓星系第二重防御陣線,里面還有五重。
天知道奧頓星系的產能極限到底在哪里。
在3115年時,復眼者終于不堪忍受,將太陽穹頂從另一個星系調了過來,將整個奧頓星系鎖住,再讓里面的兩千余艘棱艦與奧頓人慢慢撕磨,打算等其他地區收尾后,再集中處理。
此時倒的確有多達數萬艘棱艦完成了各自的清剿任務,正往奧頓星系快速趕來。
按照繁星推測,這邊的戰爭同樣將在一個多月后畫下句點。
此時奧頓星系中的戰爭烈度,看起來不如DF-711,但最遲半個月后,奧頓星系將取代DF-711成為獵戶臂內最暴烈的輻射源。
除奧頓星系外,在晨風帝國疆域的另一端,有一個玄武星系。
玄武星系雖然沒有建成恒星堡壘艦,但卻建成了數萬個每個體積都等同于月球的鏈式太空堡壘陣,在太空中組成龐大的共享護盾防御鏈,拖住了整整三萬艘棱形戰艦。
此時,影子星系、DF-711恒星堡壘艦、奧頓星系、玄武星系這相互對稱的,分別位于靠近銀河黃道面同一平面的四大極點,變成了人類與復眼者的四大主戰場。
其中兩大戰場戰火正酣,一大戰場的烈度即將提高,另一個潛在戰場尚未被卷入。
看完全面信息,陳鋒倒是有些心潮澎湃。
在上條時間線中,棱形戰艦降臨時,由他所率領的太陽艦隊在面對棱艦時的絕望感依然刻骨銘心。
即便得到了巴納德星艦隊和比鄰星艦隊的支援,局面依然沒有本質改觀。
但這一次,即便復眼者分兵多處,兵力分配不再集中,但人類終究支撐了好久,彈指一揮間,已是百年時光過去。
歲月不饒人,陳鋒朝華易逝,但在付出一個太陽系文明的代價后,守到了能看著一個又一個人類殖民地能與棱艦針鋒相對的一天。
哪怕迄今為止依然尚無一艘棱艦被擊落,但陳鋒卻依然能從空氣里嗅到勝利的氣息。
統御DF-711的第二元帥說時間就是他需要的信息,這句話對也不對。
時間不只是信息,更是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