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人體感應到內出血,無需大腦做出判斷,肌體組織細胞會迅速分泌新酶。這種新酶無需重力協助定位,而是會跟隨化學鍵的引導,像電池中從負極流向正極的電子一樣,快速撲向傷口,并與血紅細胞結合,發生膨化反應,再沉降、凝結,將傷口快速封閉,以起到自我急救的效果。
這種新型凝血酶的機理,只是長時間翱翔于無重力曲率空間里的太空人類進化的其中一個方向。
人體內還會誕生多達數千種重力狀態下不具備的酶,細胞組織相互間的關系,神經元的排列結構,乃至于神經信號的傳遞方式,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巨大的改變無處不在,就像同樣排水量的內陸船與遠洋船在結構上也會有巨大區別一樣。
時間走到2870年,當無重力下的第二代新人逐漸成年時,三代人類的體型差異顯現出來了。
分別來自不同星系,依托于恒星穩定量子常數的第一代人類體型相對較為矮小。
誕生在太空中,并在重力條件下成年的第二代新人類體型稍微高大一些。
但第三代卻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高大的人身高很輕易便突破三米,矮小的確僅有0.5米。
不同的體型傾向代表著這一代人的天賦差異,通常體型高大的人都具有龐大的大腦,科學潛能較高。
體型矮小的人則擁有更高的骨密度和肌肉凝實度,相對較小的大腦中將絕大部分天賦都分配到了戰斗能力上,這些人是天生的裝甲戰士,天賦比當初的鋼骨戰士還略勝一籌。
此時,三代人類累加起來的總人口數量超過了四億。
其中七千萬第一代人類正在沉睡,還有七千萬名第一代人類在各部門身居要職,并且基本都等待著輪值。
第二代人類的數量則有一億四千萬人,第三代有一億六千萬人。
秦光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手上拿著一份絕密報告。
這份報告令他略感頭疼。
經過艦隊攜帶的繁星子體常年觀察與分析,發現三代人類間產生了一些問題。
此時艦隊距離帝國邊疆已經超過九千光年,雖然長期呆在曲率空間內,但與外界原三維空間里的宇宙常數規則多少有些聯系,遙遠的距離感和長時間航行的時間錯位感,以及人體內的酶環境持續變化,已經影響到人思考問題的方式,最終導致一些人在思想上出了問題。
新一代對母星和帝國逐漸失去認同感,為全族而犧牲的統一意志逐漸受到沖擊。
這問題在第三代太空人類中尤為明顯。
有人開始質疑這樣長時間遠航直插敵人腹地是否真的有意義。
開始思考這場遠征是否真有成功的可能性。
如果去了也是送死,為什么不剛好趁著艦隊已經在銀河系黃道面上空很遠,開始把更多人送往河外星系,以期給文明在外部留下更多種子。
還有人對第一代人類優先享受輪值資源的分配心懷不滿。
還有人自認為自己能力優秀,卻始終得被老家伙在頭上壓著一頭,對此心懷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