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周東來終于掌握形體語言,并順利打入自由意志聯盟。
這個暗地里運轉的地下組織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名號,聽起來非常氣派。
自由意志,在這極端的處境之下,宣揚的是個人選擇的權力。
它聽起來十分高尚,無可指責,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但如果部分人的自由意志需要建立在損害更多人的集體利益與共同意志的前提之上,并且會動搖種族存在的根基時,這所謂的自由意志便成了無根的浮萍,缺乏高度與深度。
自私的人總會說憑什么要讓我為社會奉獻,我的付出早已遠遠超過自己獲得的回報。
但講出這種話的人,便已在思維中將自己從社會的運轉體系里摘了出來,只關注于個人特性,而忽略了身而為人的社會屬性。
人很容易陷入誤區,以為自己的食物并非社會和群體的饋贈,只是來自工作所獲的工資亦或是貢獻點換取,覺得這是一門用金錢來衡量的狹義的生意,而非廣義的社會生活。
其實錯了。
早在遠古時代,當人類開始學著部落生活,學著在群居中相互扶持,學會互相為了拯救對方的生命而與猛獸拼死一搏時,人類就已經在大自然的教育下深刻認識到一點。
沒有人可以靠單打獨斗活得有意義。
到了現代科技社會中,這種現象尤其明顯,任何一件個人物品從最原始的原料到人手上的消費品,都得至少經過數個乃至于數十個環節的中轉與深加工,然后才能變成普通消費者手中可以使用的汽車、電腦、手機等等物品。
工作的確可以換取報酬,但報酬本身也需要通過經濟體系的運轉才能變成食物、學習工具、酒、煙、茶、娛樂工具、個人特制的改裝戰斗裝備功能包等等私人物品。
一個人不可能既生產糧食,又推進科學,還從事生產工具的制造,更不可能發展文明。
這是因為人類的脆弱與壽命短暫。
人類的基本屬性里,就包括了社會屬性。
除了物質文明之外,社會對人的價值在精神上也不可忽視,孤立會讓人的精神失去社會屬性的滋養。
孤立的人就等于行尸走肉,人要有意義的活著,絕不能忽視社會。
個體絕不能忽視一點,那便是即便是用自己工作獲取的報酬換取的生活物資里,依然有別人勞動的奉獻。
人的本質永遠依托于集體而存在。
極端的個人自由主義,本質上就是只認可自己的勞動,否定社會和集體對自己身為個體的幫助,也是極端的自私。
這道理很淺顯,誕生于星球與群居空間站里的人都無師自通。
但一些誕生在無名艦隊里的第二第三代,卻在或主動或被動的自我放縱中遺忘了這點,以看似高尚的理由,推行實則卑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