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后卻棋差一著,軒轅-3改的性能比4型稍弱,能源供應功率稍低,他的確完成了超短程折躍斬,并成功的把類黑洞鈍斬刀打到了長蟲的背上,但僅持續了0.00001秒后,類黑洞物質便因為能量耗盡而改變了性質。
雖然失敗了,但丁虎卻看得精神一振。
別的不說,就鄭峰剛才那一下操作,如果不是碰運氣使出來的話,那他在這一招上的造詣,已經穩穩的屹立于頂峰戰士之巔。
再四十五分鐘過去。
這次鄭峰在與軒轅-4型匯合之前耽擱了十五分鐘時間,是因為他在嘗試收集其他陣亡戰友的殘存能源包。
同時,由于他這是臨場改動裝備,并且與外部的通訊受到嚴重干擾,他沒有后勤技術部門的支撐,只能依靠自己掌握的淺顯知識,將殘存能量包制作成外部掛件,與裝甲自帶的能量體系融合。
在丁虎、童玲、周東來以及大量先哲院機要部門人員的注視下,鄭峰與戰友又一次完成配合,進行嘗試。
他再次依靠完美的超短程折躍斬將鈍斬刀打到長蟲背上。
但由于他自力更生制作的外掛能量包的供能參數設置有誤,導致類黑洞物質因不穩定而提前爆炸,未能將完整的物理打擊轟上去。
失敗。
再來。
接下來,鄭峰又經歷了十余次失敗,以至于丁虎恨不得親自沖進去代替他“換電池”。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真完美掌握了超短程折躍斬這門難度極高的綜合類戰技,這十余次失敗的主因均在能量供應上,而不在他的操作上。
丁虎抬頭看看時間,發現不知不覺已是第二天上午八點。
從昨天下午開始,鄭峰已在模擬訓練空間里苦肝近二十小時。
猶豫再三,丁虎向周東來提出正式申請,意思就是他認為訓練已經達到目的,必須給人休息了。
周東來很快回話道,童玲說再嘗試最后一次,再失敗了就給鄭峰立馬休息,明天繼續。
不曾想,這最后一次卻當場成了FLAG,如同古代時的“再贏一把睡覺”一樣,區別是這次鄭峰贏了。
在經歷之前數十次失敗的摸索后,他終于找到正確的外掛電池調配方法,并以類黑洞鈍斬刀殺死第一只長蟲。
由于他還活著,所以訓練并未結束。
短短數分鐘后,鄭峰與軒轅-4型再度完成配合,并獲得雙殺成就。
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向其他戰士廣播,手把手的傳遞經驗。
絕大部分戰士原本都并未掌握超短程折躍斬,但在意識到這是唯一的辦法后,毫不猶豫的迅速兩兩組隊,準備合擊。
曾經訓練過但未成功的、在機動層面擁有特長的、裝甲性能較好的人紛紛冒險行事,嘗試這陌生的高階動作。
有很多人就此犧牲,戰士數量大量減員,但有人成功了。
有第一次成功,便會有一次又一次。
鄭峰則是自己這邊不斷擴大戰果,另一邊更也在現場利用近距離電磁通訊給人深度講課。
他的“講課”沒有任何花巧,也不涉及到任何理論,只是用非常死板的思維,將他本人完成戰術動作時的完整操作細節展示給別人,也將自己的裝甲性能參數同步給別人。
別人不需要有任何個人思路,只要將裝甲性能調整至與鄭峰本人的一樣,再完整復刻出他這明明才剛掌握不久,但卻又顯得千錘百煉的“玄妙一刀”即可。
通常情況下,鄭峰的思路并不具備普適性,因為當星空環境、宇宙背景、敵人兵種、充斥在太空中的干擾因子等條件不同時,進行超短程折躍時需要注意的細節不同。
但現在這環境是鄭峰的模擬訓練里,是一個由純粹的數據模擬出來的系統空間,戰場區域又相對狹小,因此外部環境基本一致,便為別人復刻他的技戰術動作提供了先決條件。
時間飛逝,轉眼便到了第二天夜里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