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原本就是個徹底的籍籍無名之輩,也就難怪會用這樣的方法博眼球,博出位了。
像這種只看結果不管方法的家伙,以后必須多加防范才行,人家壓根就不會顧慮吃相難看不難看的,看重的就不是臉面,只求達到效果而已。
有本事還不要臉,這樣的人往往都是很難對付的。
另一個引起他們高度警惕的,就是這邸報背后的印刷廠家。
剛開始像他們這樣高貴的人,又怎么可能在意邸報上那一點關于印刷局的小字呢,還是負責自家印書社的人跑來示警,他們才意識到了這背后代表的東西有多么的驚人,甚至有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威脅。
原因很簡單,這邸報印出來的速度太快了!
李世民開年后大朝會上剛剛講完的話,僅僅隔了一天就印了出來,那么多不同版式,甚至是不同大小和字體的一份邸報,竟然這么快就做出版子來,實在是很不尋常的事情。
就算是那印書局提前得到了手稿,像這樣的文字材料也絕對不可能提前太久就準備好的,因為其中引用的許多事件和數據,都是過年前后才逐步報送到李世民案頭的。
哪怕就是以最樂觀的情況估計,這邸報的底版也只是用了幾天時間就做了出來,比他們調集手下精兵強將,一同給那些巨著制作雕版的速度,都要快了一倍不止。
即便是這時代的文人們著書立說并不是那么看重時效性,也不會要求說我今天給你底稿,你明后天就得給我印出來,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雕版的慢工出細活,知道急也是急不來的。
很多人都是窮究一生之學問,最后也不過是讓后人給他們燒一本,告慰一下他們的在天之靈罷了。
可要是再結合著邸報上那段小小文字上面的報價,和出書時間上的承諾一起看,那感覺自然就不一樣了,于世家中人而言,可謂是大恐怖啊。
原來要糾結好久,還要擔心自己的全部身家都負擔不起將自個的著作付諸紙面的費用的那些個文人們;原本想著做學問一直到自己做不動,就想在臨死之前看一眼自己的東西轉化成實物,以后能夠被更多人看到,為自己留下些生前身后名的文人們,如今終于都有望實現自己拼搏一生的目標了。
因為印書局的價錢,連普通印刷社的三成都不到,而速度卻快了足足好幾倍,印出來的效果,也絕對不會比那些印刷社的來的差了,甚至是猶有過之的。
那還有什么好說的,趕緊去實現夢想啊。
這一切都拜這個邸報所賜,因為邸報上是寫明了印制的份數的,足以覆蓋全國所有的州縣啊,印刷的數量肯定要比那些文人們出版自個作品的數量來的多得多了。
而眾所周知的,雕版有個固有的缺點,它使用木板雕刻出來的,所以用的稍微多一些,就會因為洇墨和磨損,使得印出來的東西模糊不清。
所以但凡印的數量多一些,就必須要重新制版才行,這也是為什么那些個文人負擔不起這項費用的一大原因。
而這邸報卻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起碼那上面介紹的是,這么多份竟然全都是用同一套底版印出來的,這就更讓那些文人們心動不已了。
可這還不是最讓世家絕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