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五百明軍騎兵都是一人雙馬,二百輛雪橇車皆套上四匹馬。出征的明軍于崇禎三年正月初一出發。出了通州大營,往西南方向行軍。
原本昨日是大年三十,今天是正月初一,是中國人的新年。但是因為后金入寇,京畿一帶的軍民都沒辦法過年了,出征之前的明軍只是吃了一頓飽飯,加了點肉。大家都知道,有可能出去就回不來了。
通州到固安,不過兩百余里路,按照騎兵和雪橇車的行軍速度,只需兩日即可抵達。但是李老二并沒有走得太急,而是讓大部分的騎兵都坐上雪橇車,緩緩行走,以節省馬力,同時也是為了等李宏的夜不收隊回來匯報情況。
三日之后,明軍抵達香河一帶。
曹文詔在城下叫了一會兒,香河知縣令人打開城門,放明軍進入香河城內。
李老二看了一眼城頭的防御設施,便在曹文詔耳邊輕聲道:“曹將軍,您告訴縣令,讓他在城頭扎上木柵欄,再造一批狼牙拍、夜叉檑之類的守城武器。”
曹文詔明白李老二的意思,知道是擔心后金軍回頭攻打香河縣,香河守不住。于是他便教縣令在城頭扎上木柵欄,并根據李老二設計的那些守城武器,讓城內的民壯去砍伐木頭,打造守城武器。
砍來的木頭,一部分在城頭扎起木柵欄,另外一部分用來打造堵門刀車、狼牙拍、夜叉檑和守城絞車,同時還為守城的民壯打造了一批圓木盾和大方盾。
“火油罐、石灰瓶都要準備,多燒點金汁;縣城沒有大炮,就造一批投石機。”曹文詔根據李老二的建議,向城內的軍民一點點的交代下去。
城門后面放上了堵門刀車,城頭也配備了一批刀車;大批掛著狼牙拍、夜叉檑的絞車被人在城頭組裝起來。
在城頭扎上木柵欄,是為了防止后金軍登城。有一道木柵欄擋住,后金軍即使登城之后,也會遭到長槍和三眼銃的攻擊,卻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因為攻城時的登城部隊,只攜帶短刀和盾牌,不可能攜帶長兵器,也不會攜帶弓箭,那些武器帶在身上礙手礙腳的,不利于攀爬城墻作戰。
只要以木柵欄把城頭分割成兩截,對手就算是爬上城墻,也會被打下去。
李老二在香河逗留了兩日時間,縣城的防御設施經過他和曹文詔的指導,增加了不少守城武器,守城民壯也得到了更多的盾牌,加強了防御力。
到了第三日的時候,李宏和他的夜不收隊回來了,陣亡了兩名兄弟,重傷一人,輕傷了十幾個,但他們帶回了二十三顆后金兵的首級。
“大哥,卑職不負大哥的厚望,已經探明了建奴的動向!果然不出大哥所料,真奴已經離開固安去了南苑,固安城內只有蒙古人和降卒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