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衛所三面環水,西南方向是練江,東北方向是韓江,東南方向是大海,只有西北方向毗鄰潮陽縣城。
韓江的對岸,是澄海縣,也就是后世的汕頭金平區和龍湖區。海門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可是半個時辰還沒到,就見到衛所城門打開,城內的守軍出城投降了。
“投降就對了,都是咱大明的軍隊,何必自相殘殺?”李國棟笑著道。
盡管衛所是自動投降的,但是那些衛所軍官不可能還讓他們繼續留在這里,騎在軍戶們頭上敲骨吸髓的剝削了,李國棟得要給這些世襲的衛所軍官安排去處。
“你們雖然已經投降了,而且是主動開城投降,可是按照慣例,你們不能留在海門所了,海門所的田地全部收歸皇田,本國公將會安排你們帶上人去開疆拓土。不過如今,大明內亂未平,北有建奴,你們幾個就先跟隨本國公平定內亂,再北伐中原吧!”李國棟對那些投降的衛所軍官說道。
雖然這些衛所軍官祖祖輩輩侵吞軍戶田地所得的土地,就被李國棟三言兩語給全部剝奪充公了,可是他們也沒有后悔自己投降的決定,因為不投降的話,他們的腦袋已經落地了。而且他們投降了之后,他們家里的金銀財寶還能得到保留。
這些衛所軍官被李國棟安排進入了淮軍工程兵,反正不指望他們能夠打仗,就讓他們擔任修建工程,運輸物資的職務。等到大明準備殖民北美大陸的時候,再把這些人都派出去。
雖然經過兩百多年下來,這些世襲軍官已經爛到極點了,可是他們畢竟是祖祖輩輩練武下來的,在把他們送去海外,在惡劣的環境下,他們就能恢復血液中原本的兇悍,還是不錯的軍官。只是開疆拓土,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那幾名軍官只能道謝之后,離開了衛所,暫時先跟著淮軍走了。
淮軍接管了海門所,首先就對原本的衛所邊軍進行重新挑選,一些老弱病殘的全部變成農民,專門負責種地就好了。那些精壯漢子,都改編成募兵,負責駐守炮臺。同時,還對炮臺進行修繕,用來保護潮州府的海上大門。
衛所的田地全部沒收充公,劃為皇田,租給原來的軍戶耕種,軍戶和耕種皇田的農民一樣的待遇,只交佃租,不收賦稅。
對于處理軍戶所的問題,李國棟早就給崇禎上奏過了。大明經歷了近三百年,那些軍戶所不但不是保家衛國的武裝,反而變成了大明的累贅之一。
大明的累贅有三:第一是宗室,宗室被李自成和張獻忠滅了許多,極大程度的減輕了負擔。
第二個累贅是文官士紳集團,北方的文官士紳集團已經降清了,以后李國棟會慢慢收拾他們,南方的文官士紳集團,在李國棟的分化之下,變成了兩種:一種是江南的工商業士紳,那些士紳得到李國棟的支持,將會變成新興的資產階級;還有一種是傳統的土地士紳,李國棟會逐步消滅那些土地士紳,有些是軍事打擊消滅,譬如說廣東等地的從逆士紳。湖北和江南的土地士紳,沒有借口處理的,將會通過合法的競爭手段,把他們轉變成工商業士紳。
第三個累贅就是各處衛所了,那些衛所也占了不少良田,卻不繳納稅收,財富都落入那些衛所軍官手里。可問題是,那些剝削軍戶的軍官們能打仗也就算了,他們根本就無法打仗,大部分的人都是廢物點心。所以李國棟要逐漸把衛所的土地都變成皇田,衛所軍官清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