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情報,李國棟并沒有打算伏擊力量最薄弱的左路清軍,而是選擇了攻擊右路的一萬余清軍。
一千淮軍加上三千忠貞營,對付一萬清軍,只要半路伏擊,配合火攻,完全可以出奇制勝。之所以沒有選擇攻擊洪承疇的中軍,是因為洪承疇的中軍兵力強大,雙方差距過大,清軍有一萬四千多人,明軍才四千人,而且清軍走的道路都沒有經過地形險要的位置,沒有外力可借。至于為何不攻擊兵力最薄弱的左路清軍呢?那是因為區區六千人,李國棟根本沒看上眼。
李國棟的一千人中有五百弩手和一百散兵等遠程兵種,三千忠貞營中,也有一千鳥銃手和五百弓箭手,還有十多門虎蹲炮、十多門輕型佛朗機以及一百名斑鳩腳銃手等遠程兵種。李國棟決定把遠程兵種集中使用,以肉搏兵堵路,配合火攻的辦法來殲滅這股清軍。
右路清軍一萬人馬在管效忠和梁化鳳的帶隊之下,往冬瓜山方向趕來。
管效忠是撫順人,早年曾以包衣身份加入后金輔兵,參加了大凌河、松山等戰役,因為屢次立下軍功,被抬藉入旗,抬入漢八旗,因為軍功升為昂邦章京,后來轉任天津綠營總兵官,又提升為天津提督。
梁化鳳是在清軍進入陜西的時候從軍的綠營兵,因為力氣大,武功高強,同闖軍作戰的時候經常冒死沖在第一個,屢次立下戰功,因此從把總、千總、守備、都司、游擊到參將一路提升上去,現在他已經是管效忠的副將了。
清軍進入山區之后,李國棟的夜不收就密切監視管效忠的動向。根據對清軍行軍路線的判斷,李國棟在冷水溝一帶設下了埋伏。
埋伏圈的位置是經過精心選擇的,表面上看起來這條路從一片平地上通過,事實上那是一種視覺錯覺,兩邊地勢有一定的坡度,足以讓引火物和滾木礌石砸下來攻擊中間路過的清軍。
李國棟指著山谷中的石頭說道:“”在這里埋設火藥罐,只要建奴一進來,爆炸之后會把石頭炸碎,碎石殺傷建奴;在路中間埋設地雷,等建奴進來,就引爆地雷。兩邊這些枯草下面埋設火油罐,火藥罐爆炸,點燃火油罐,我們把一些枯草扎成捆,搬上山,山下爆炸,立即推落下去。等到建奴陣型混亂,弓弩和火銃齊射,肉搏兵再趁機殺出,可全殲這股建奴。“
用來引爆地雷、火藥罐和火油罐的導火索都穿入竹管之中,竹管埋入地下,拉到兩邊菜地中隱藏,導火索的頭部就放入竹筒內,埋入菜地中,可以避免被清軍斥候哨騎發現。
羅虎驚奇的問道:”楚國公,您的人都是藤甲兵,卻用火攻對付建奴,難道您就不怕火攻傷及自己的兄弟嗎?“
李國棟道:”我的藤甲兵并沒有那么怕火,這些貴州來的老藤,只要不用油浸泡過,想點燃它們就沒有那么容易。我看中的是藤甲的輕便,而不是能用藤甲來過河。所以這些藤甲都是從貴州買來的老藤,經過水泡制之后自己編織,再晾干制成,防護能力略遜于安順土兵的藤甲,但是勝在耐火,故不會影響我最擅長的火攻。“
安順藤甲是以油泡制之后軟化,再編織而成;而李國棟的藤甲是以水泡制軟化再編制而成,這樣防護力和防水性都不如安順藤甲,但是防火性要好得多,這樣就不會影響李國棟火攻技能的發揮。李國棟多年征戰,尤其擅長火攻,幾次擊敗后金軍、清軍,都是依靠火攻。
羅虎贊嘆道:”國公爺果然高明。“
李國棟指了指兩邊的斜坡:“弟兄們都埋伏在五百步之外,建奴斥候哨騎一到,各位兄弟不要輕舉妄動,等建奴斥候哨騎過去了,再聽我命令。”
“諾!”曹變蛟和郝搖旗齊聲應道。
一千淮軍和三千忠貞營將士開始布置,根據李國棟的命令,在距離山路五百步之外的一處叢林中埋伏好。一切布置妥當之后,過了沒有多久,就發現一隊清軍綠營馬隊斥候哨騎沿著山路疾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