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軍把成都圍得鐵桶一般,外圍挖掘了壕溝,修建土城。在大西軍修建土城的時候,城內的清軍出來反攻了幾次,都被大西軍打退回去。當大西軍的土城完工之后,設置了幾座炮臺,把大炮架起來,清軍就徹底絕了突圍的念頭了。
但成都是一座大城,城內糧草充足,清軍足以堅持至少一年時間。
孫可望和李定國派兵占領了劍閣,切斷了清軍入川增援的道路,使得四川的十多萬清軍成為一支孤軍。
數千里外的南京,首批移民大洋洲的人們準備出發了。
得到了太后特赦的潞王朱常淓登上一艘長江客船,伴隨他一起出發的還有原本的杭州總兵方國安、原浙江巡撫張秉貞和都督陳洪范等一批卷入潞王謀逆案的重犯,他們都得到了太后的特赦。當然了,這個特赦是有條件的,必須移民大洋洲,永遠不得再回大明。
潞王原本的兩萬人馬,在謀反的過程中被楚國公殲滅了五千余人,剩下的一萬五千軍隊,以及他們的家眷,還有潞王府的奴仆、部分佃戶以及他們的家人,都被送上船。
除此之外,自愿跟隨他們一起去的,還有一些對前途已經沒有希望的讀書人,譬如說陸璘、吳之榮、范驤、陸圻等人。
這些讀書人中,吳之榮是后來的大清縣令,在原本的時空中,吳之榮在清軍南下之后投了滿清當了漢奸,又因為在明史案中立下大功,被抬入漢軍旗。而范驤、陸圻等人,都是明史案的告密者,這些人的前途都被張嫣太后剝奪了,走投無路的他們,只好選擇了跟隨潞王出海。
但是明史案中另外一個關鍵人物查繼佐卻因為高發讀書人同潞王勾結有功,不僅沒有被免除功名,還得到了朝廷的一筆封賞。
朝廷把沒收的一些謀逆者的財產分給了查繼佐,而且這個時候,大明的報業開始興起,查繼佐就在杭州開了一間報社,名為《大公報》。查繼佐本身又有些才能,于是在報紙上連載,使得他的《大公報》發行量成為大明報業之最。
《大公報》的名字是李國棟賜給查繼佐的,連載的武俠,許多的大綱也是李國棟暗中托人提供給查繼佐的。
每次看到《大公報》,李國棟心里就暗暗好笑:“也不知道三百年后,查繼佐的那位后代還能不能成為著名家?估計是不可能了,他要寫的東西全被他祖輩寫完了。而有幾本書明末清初的就不可能問世了。”
肯定不可能問世了,大清都沒機會南下了,康麻子也沒機會成為千古一帝了。但李國棟還是有點惡俗的想著,給那位大俠一個機會,譬如說留下康麻子,把他弄去北面對付羅剎人。不過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王爺,將來你們去了那邊,那有不比大明小的土地,今后都是你們的。”這時候的李國棟正在安慰愁眉苦臉的潞王朱常淓。
準備同去大洋洲的張秉貞也勸道:“王爺,我們能留下一條命,已經是太后娘娘和楚國公開恩了,還給了我們那么大的一塊地。”
朱常淓哀嘆連連:“那里定是蠻荒之地,去了那,一輩子也回不來繁花似錦的江南了。”
李國棟笑道:“在那里如果搞得好了,一點不比江南差啊。”
“太后娘娘駕到!”正在說話時,后面傳來一聲長喝聲。
眾人紛紛轉頭,跪地行禮:“臣等叩見太后娘娘!”
張嫣太后和周太后兩人在一群士兵、錦衣衛和太監、宮女的簇擁下,來到了江邊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