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根枕木被放置在路基上,然后把道釘把鐵軌固定在枕木上。最后往枕木之間的縫隙內倒進了碎石頭,這樣鋪軌工程就完工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因為車是用馬拉的,因此在枕木上面要鋪設木板,以便于讓馬匹行走。
淞滬鐵路完工,兩節車廂被運送到鐵路上。這時候的上海站也已經完工,這是一座擁有四層樓的站房大樓,候車室都是在一樓,共有六個站臺十一條股道,除了兩條是準備通往吳淞口的鐵路線是通過車站,準備連接京滬鐵路和淞滬鐵路之外,其余的九條股道都是盡頭路,到了上海站之后,就結束了,采取的是島式站臺。
這樣的設計,完全是按照李國棟印象中的上海老北站的設計圖來的。
往南京方向的鐵路線邊上,還修建了一座車輛整備場、機車整備場、機車庫和轉向盤,機車整備場設有加煤加水的裝置,機車抵達上海站之后,就倒著開去轉向盤,調轉方向,然后進入整備場內,加水加煤,然后修整幾個小時。發車的時候,再倒退回去,掛上車廂。不過那都是將來的事情,現在還沒蒸汽機呢。
兩節龐大的車廂停靠在六號站臺上,這種車廂十分龐大,重達五萬多斤,因為是明斤,因此這車廂也就是接近三十噸的龐然大物。車的寬度達到了一丈寬,而軌距的寬度才四尺多,因此車身寬度寬過轉向架,車的長度為七丈。如此龐大的車輛,相當于陸地上的船了。
四匹壯實的夏爾馬被人牽到了車廂的前面,人們以纜繩把馬匹掛在車廂上。
每一節車廂都能乘坐一百多人,兩節車廂整整拉了兩百多人。
“當當當”發車的鐘聲響起,坐在第一節車廂前面的一名車夫揮動鞭子,驅趕夏爾馬。龐大的夏爾馬一匹就能牽引得動五噸重的公路車輛,四匹足以牽引二十噸重的公路車輛。但是鐵路上的車輛摩擦力更小,四匹夏爾馬牽引兩節總重六十多噸的車廂,跑起來還是十分輕松的。
車的速度不是非常快,也就是每小時二十里的速度。速度慢,車也容易剎住,不至于在馬匹停下來之后,車還會往前滑而造成車輛撞傷馬的事故。
全程四十多里,車輛行走了大約一個多時辰,在半途中換了一次馬,終于抵達了終點站吳淞口車站。
“蒸汽機誕生之前,若是以馬匹拉著車輛從上海拉到南京,還是很不劃算的事情。短短四十多里的路程就換了一次馬了,六百多里得換幾次馬?”李國棟搖了搖頭。
雖然夏爾馬是一種挽馬,可是這種馬的價格可不便宜。從上海到南京,六百多里的路程,按照五十里換一次馬,一次需要六匹馬牽引,途中就一共需要更換十二次馬!也就是說,一趟車從上海發到南京,需要七十二匹夏爾馬來拉,這價格可是比蒸汽機車昂貴得多了!夏爾馬是一種優秀的挽馬,它的任務應該是牽引大炮。
雖然計算了一下,以馬匹拉車的京滬鐵路極不劃算,但是李國棟還是打算把銀子投進去修建這條鐵路,因為蒸汽機的研制,已經是見到成效了。
這時候宋應星以炮管改成汽缸,造出的簡易蒸汽機可以運轉十分鐘,盡管只能運轉短短的十分鐘,可是這已經是很大的成績了。相信在不就的將來,就能造出能夠投入到實用中的蒸汽機,到了那個時候,真正的火車就能誕生了。
而提前修筑鐵路,也是給宋應星他們壓力,讓他們能夠盡快的造出能投入實用的蒸汽機。
淞滬鐵路的試運行成功,讓祁家兄弟看到了希望。京滬鐵路的勘察工程也差不多了,于是鐵路也進入了正式施工階段。預計這條鐵路最快也需要兩年才能完工,到了那個時候,可以投入實用的蒸汽機應該也已經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