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畢竟是太后,她的矜持,使得她和李國棟之間不可能發生越過界限的事情,可是她對這個男人卻有一種從心底的仰慕。所以李國棟無論要做什么事,她都會極大程度的給予支持。
京滬鐵路工程進入了先期的籌備之中,這條鐵路因為不被士紳看好,因此只是一條大明皇家獨資的鐵路。
勘察線路的人并非是李國棟的人,而是祁家有軌馬車行的人。當然了,對線路的要求,還是李國棟給提出的,他要求,線路的最小轉彎半徑不能小于二里,最大坡度不得大于千分之四。不過在江南,坡度要求很簡單,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地,幾乎沒有上下坡,只有快到南京的時候,才有一點的山地。
但是線路必須有路基來墊高,要求高過地面三尺,墊高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洪水淹沒。
對軌道的要求,李國棟不打算使用木頭軌道上面鋪設鐵板,而是一次性直接建成使用鐵軌的真正鐵路。這是從長遠來看的,可以用來驅動車輛和船只的蒸汽機一旦研制成功,直接就能把火車開上這條鐵路了。
當年的征地成本對于修建一條鐵路來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滬寧之間地勢平坦,根本不需要考慮以當年技術根本無法完成的鐵路隧道。但最多的成本,是耗費在建造橋梁上。
線路選址,主要是盡可能的挑選容易架橋的地方通過。
從上海到鎮江之間,途徑路段河流縱橫,較大的河流就有蘇州河、大運河等多條河流,還有不計其數的小河流,基本上每一里路程都要經過兩條以上的河流,這條鐵路需要經過大大小小數百條河流,這就給施工帶來了難題。
橋梁的建設,是鐵路的控制性工程,考慮到這條鐵路施工難度巨大,因此李國棟同意了祁家兄弟申報的,先修建上海站到吳淞口的鐵路線。
上海到吳淞口這條線路雖然短,但具有極大的意義,這是一條連接港口的鐵路,也是一條試驗性質的鐵路。
鐵路施工開始了建設,工人們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工作,首先建造的是上海站。這座車站位于蘇州河以北,之所以設在北面,是因為從這里到吳淞口,不需要修建大型橋梁。
“站臺需要修建那么長嗎?我們的車最多就三節,這樣太長了吧?”看著長達一里的站臺,祁理孫問道。
李國棟回道:“目前我們的車是用馬來拉的,所以只有兩節到三節。可是今后,當宋尚書的蒸汽機弄出來,車的長度可以達到十幾節甚至二十多節,要是現在站臺修短了,以后還要翻工,那樣耗費的銀子反而更多。”
首先要修的是路基,路址已經選好了,周圍征地的工作十分簡單,反正周圍也沒有什么農田了,原本的農田都被商人給買下,放在手中等著漲價之后再賣出。修建鐵路不需要占用太多的土地,朝廷就給了被征走地皮的商人以市場價格的補償。
選好了路址后,工人們開始挖掘土方來墊高路基。因為這段路以后經過的都是市區,路基并沒有墊得太高,之高出了地面一尺多一點,施工的工程量簡單得多了。
與此同時,上海鋼鐵廠也在拼命的生產鐵軌,準備用來投入到第一條鐵路上。
路基墊高后,經過壓實,就開始鋪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