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在回仁壽殿的路上,反復想著元詡的話,難道是高英在瑤光寺給皇帝說了什么?這么想著,她心里狠狠地說:真是陰魂不散,那也就別怪朕了。
“去瑤光寺”太后改變了主意。
已是深秋的北氓山,侍衛們抬著胡太后的元輿上山,懸崖峭壁上到處有匠人和畫師在佛窟里精心地雕刻佛像。自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北氓山供奉的石窟已是不盡勝數,蔚為壯觀,已和平城舊都郊外的山峰不相上下。但此刻在胡太后眼中看到菩薩的眼睛里盡是徹骨的蒼涼。
走進熟悉的瑤光寺,在寺院露臺的山頂上,兩個黃衣僧人撞響了晚鐘,霎時洛陽城內外的1376座大小寺廟的鐘磬聲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陸續響了起來,盛大、洪亮、悠長。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比起南朝,北朝對佛寺的推廣更甚,可以說是山山見浮屠,處處能聽見寺院的梵音。
瑤光寺乃皇家寺院,這里的尼姑都曾非富即貴。此刻已是黃昏,光線透過古樹頂照在經堂前,幾百名尼姑手握佛珠,閉目念經,雖表情枯寂,但個個相貌年輕,氣質優雅。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應知一切心識如幻,應知世間諸行如夢……”
太后也不由合掌和眾僧尼齊誦:“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眾僧尼晚課結束后,胡太后在齋間見到瘦骨嶙峋的高英高皇后,這個先帝在位時曾不可一世的女人。
高家是當時北朝最顯赫的家族,高英的伯母即高肇的妻子是宣武帝元恪的姑姑高平公主,表兄高猛娶了元恪的妹妹長樂公主。高英的父親高偃是宣武帝寵臣高肇的弟弟。由于皇叔元禧叛逆一事,宣武帝對元姓(拓跋姓)皇族很不信任,對舅舅高肇極為信任,因此高英入宮即為高貴嬪,后于皇后去世,高英即冊封為世宗皇后,一時間權傾內外。
見到胡太后,她的第一句話是:“你今天是來殺我的嗎?“高皇后的目光里充滿了恐懼。
“你可以這么理解,但我今天來不是想殺你,而是想聊一聊我們之間的恩怨,以告知先帝祖宗。”太后射出凜厲的目光。
“哼,你一個小尼姑。胡仙真,我真的好恨。”
“是呀,世事輪回,誰能想到一個小尼姑能做到當今太后,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你有今天也是罪有應得!”太后回答。
“當年你生下男嬰,我鼓動先帝賜死你,也是按照祖制,為北魏江山著想。”高皇后說。
“為北魏江山?哈哈哈……”太后哈哈大笑,然后陰冷地說:“那你逼死于皇后,害死皇子元昌也是為北魏江山嗎?當時若不是先皇將當今皇帝別院另養,下令所有的皇后嬪妃不得探視,恐怕當今皇帝也早就沒命了。”
“你不要血口噴人!于皇后不是我毒死的!”
“你怎么知道于皇后是被毒而死呢?”胡太后射出能殺人的目光。
高英冷冷不說話。
“于皇后不是你毒死的,那太子元昌呢?“胡太后繼續逼問。
“當年太子元昌只有兩歲,只是偶感風寒,你竟用重金買通侍御師王顯,里通外合,將小皇子夭折。真是天理難容!虧你在這瑤光寺日日念經!天理昭昭,你今日的下場皆是罪有應得!”胡太后厲聲說。
“罪有應得”高皇后突然放聲大笑,令人聽得毛骨悚然。
“我是真恨呢,高氏家族竟敗于你一個小尼姑之手,如今在這里我也是生不如死,今日你若想殺我就殺了我吧。“高皇后幾近崩潰。
“殺你?哼!”胡太后冷笑。
“殺你太簡單了,世人都說我早已毒殺你高皇后,你現在在這里不是活得好好的嗎?我也對得起先帝了。”
“先帝”高英喃喃道,又一次滿臉淚水。
“我是做了對不起先帝的事,但我是真心愛先帝的,只是想把先帝所有的愛放在我這里,而你胡仙真根本就是個陰謀家,你根本不愛先帝!”
“是,我不愛先帝,但問題是先帝愛你嗎?先帝心里只裝著一個女人。所以呀,高皇后,我們都是可憐的女人。看在我們同病相憐的份上,你就在這里好好頤養天年吧!”
說完胡太后命左右端進來一碗藥。
“當年于皇后偶感風寒,你就在太醫院每天給于皇后的藥膳中加入鉛丹,你怕別人發覺懷疑你,便每每天親自往里面加一點點,以致于皇后吐血三月,最后全身噴血而死。入殮時裹于皇后的三尺白綾都被染紅,慘不忍睹。你放心,我沒有你那么歹毒,讓你受那么多的折磨。喝一晚就見效。而且這藥也不會讓你死,只是以后你再也不能胡言亂語了!”太后狠狠地說。
“看在先帝的份上,看在先帝的份上……”高皇后早已神情扭曲,語無倫次。
“就是看在先帝的份上,你我曾并稱太后,所以我不會殺了你。你喝了安心在這里念經祈福吧,也免了世人的猜測與流言!”
說完胡太后起身,拂袖而去。身后只聽見高英凄厲的嗚嗚聲與用力掙扎的聲音。
不一會兒,整個瑤光寺又都歸于寂靜,只天空懸掛一輪冷月照著北氓山的尊尊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