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霓裳醉,王佳的第一反應便是那一段典故。
——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
飄拂輕柔的舞衣,帶著云里霧氣,又似神仙衣裳。
忽而又讓人耳邊回蕩起霓裳羽衣曲里的大氣磅礴。
帶著林沐上到四樓,王佳開燈的一瞬,讓林沐仿佛有種穿越感。
裝潢風格由簡約變為繁復。
不再是平面白墻,而是黑色做底,圖騰與祥紋的淺金色勾勒,呈現出華夏服飾歷史濃墨重彩的韻味。
各式各樣的擺放些許凌亂,還有一些尚未掛起。
但穿在模特身上,撐起的是華美、是驚艷、是震撼。
林沐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雖說在節目時木蘭說的服裝造型選擇時,也采用了偏古風的服飾,卻沒有王佳姐店里的禮服如此美輪美奐飽含底蘊。
緩緩走向前,在王佳姐的首肯下,輕輕撫上衣料,感受著匠人匠心不易。
一針一夢境,一線一世界。
“刺繡是華夏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最珍貴的物種之一。”王佳見林沐對漢服喜愛之情溢于言表,便開口想為她科普一番。
“黼fǔ黻fú絺chī繡xiù之文,見于尚書...”林沐喃喃道。
王佳一聽,很是驚喜。
《尚書·益稷》中一段: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遠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也便是可考證最早記錄刺繡起源的文字。
虞舜之時,已有刺繡。
想到林沐能提到尚書,王佳便心生一念:“沐沐,那姐考考你,四大名繡是什么?”
林沐毫不遲疑的報出:“蘇繡、湘繡、粵繡、蜀繡。”
“各有什么特色?”王佳緊接著問道。
“蘇繡以針腳細密、色彩淡雅、繡品精細而著名,具有平、光、齊、勻、和、細、密等特點。有雙面繡,兩面有同有異,其刺繡技藝之高超,是刺繡中的精品。
湘繡以寫實居多,色彩明快,以中國畫為底,襯上相應的云霧山水、亭臺樓閣、飛禽走獸,風格豪放。特點是繡虎、獅等,以獨特的針法繡出的動物毛絲根根有力。人稱湘繡,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聞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
蜀繡構圖簡練,大都采用方格、花條等傳統的民族圖案,富有裝飾性。色彩豐富鮮艷,針法嚴謹,虛實適宜,立體感強,平整光滑。
粵繡則是采用金銀線盤金刺繡,繡線平整光亮。構圖布局緊密,裝飾性強,富有立體感。繡面富麗堂皇、璀璨奪目,多用于戲裝、婚禮服等。荔枝和孔雀是粵繡的傳統題材。”
回答細致,也精彩。
“那若是刺繡按材料怎么分?”王佳又問。
林沐不假思索:“絲繡、發繡、羽毛繡。”
“倘若是技法來分,你又知曉哪些?”
“錯針、亂針、網繡、滿地、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林沐數著指頭,報出了刺繡一些技法。
王佳不由對林沐刮目相看,她以為像是林沐如此年齡,不會有這些除了唱跳藝能以外,專項專業的知識儲備,卻不知道,當初在韓國,林沐熬夜自學,查閱資料熟背百科,誓要與韓國人爭論講清華夏文化博大精深,屬于華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任何人都無法盜走盜用的,畢竟偷來的歷史,總歸是浮華一瞬,難以立足。
“很厲害啊~很少有能對刺繡款款而談的人了!”王佳心中無比贊嘆,非常認可林沐所敘述的刺繡知識點。
又是一個熱愛華夏文化的好孩子。
真好。
于是王佳帶著林沐一件件詳看細聊。
甚至主動幫著林沐換上了幾件去感受服飾貼合與意境。
這便是慕群帶林沐來AIMI的緣由。
想讓她親身感受霓裳羽衣之美。
唱不出意境,便先帶她體驗意境。
切身實地的感受,才能有真情實感的抒發。
走到一處婚服時,王佳停下腳步,想起慕群發來的概況,霓裳醉中有一段,描述和親出嫁。
王佳突然想到了點子,捧起衣角講解到:“其實當下很多漢服設計已經是經過改良融合,只有在歷史博物館內能看到最原始無添加的實物,包括中式婚服,都有重工、鑲嵌、燙鉆的疊加工藝融入其中。”
介紹著眼前的秀禾,作為極具代表刺繡的中式婚服,當下是婚禮新人必選款。
林沐看著秀禾服上的圖案,指尖描摹,仿佛在感受萬千祝福與喜悅。
“婚服刺繡,多選瑞獸,花樣,取其祥瑞之意,秀禾服上比較常見鳳穿牡丹,鳳凰于飛,龍鳳呈祥等等,還會有鴛鴦、蝙蝠、祥云、石榴、寶相花這些多樣元素,東方美學傳統里講究對稱平行,所以會常見上身對襟、下身等旗。”王佳講的很細,見她對婚服也聽得津津有味。
又講了幾件不同朝代不同色系的婚服后,王佳突然笑的有點不懷好意。
“沐沐啊,想不想試試姐的鎮店之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