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
”是。一開始是母親想讓我讀書。后來,我不忍見母親操勞,想為了她而讀書。現在,我讀過了許多,但還想要讀更多,反而不知道是為了什么。“
”但是,先生。“張節抬起頭望著袁甫。”我會去找,我會去書中尋找答案。有一天定能答復今天您問我的問題。“
袁甫望著眼前一對堅定的眸子,內心微微觸動。
”好。“袁甫沉穩有力的大贊一聲。”我等你有一天回答我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其實袁甫已經有了決斷,便放棄原來打算,轉而問道。
”喜歡讀書嗎?“
”喜歡...“張節見面前先生一下子和藹起來,倒奇怪。
“喜歡讀書什么?”
“讀書...令人明智...讓我知道我是誰..讓我知道一切事物從哪里來,知道一切事物到哪里去。!“一開始張節還有些不明,漸漸地越想越明朗,越來越自信越興奮,最后幾乎是吼了出來。
袁甫聽著聽著咂摸出味兒來了,這孩子是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哪。小小年紀,這還了得,頓生愛護栽培之心。
”好了,好了。再問你最后一個問題。讀書以后要考功名要當官嗎?“
”要。“張節說著又看了自己母親一眼。
袁甫不懂這一眼的含義,只打趣他。
”你懂什么是當官?“
”我不懂,但是我娘說的我懂。當官就是讓人人都吃得飽飯,既不為生計發愁也不為處境自危。娘說的世情就是我向往的世界,所以我長大一定要當官。一定要實現這盛世宏愿!”
袁甫呆愣當場!自己緋袍加身多年,日日周旋于黨爭之中,早已忘了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初心。此時被這小兒提起,直如冷水兜頭,叫人脊柱發麻。
不過吃了點惱人官司,受了點委屈,便心生厭倦,離開官場。到這山間野地隱居,自己竟不如這孩子嗎?
袁甫一時思緒亂了。
”先生?“見先生不出聲,只把個眉頭皺得緊緊的,不知在想些什么。張節這時知道憂心了,小心地問道。
袁甫收住念頭,不過還是心神不寧,便道。
”是叫張節,對吧?我做主,下月月頭送來,東西都打點好,畢竟年紀小。“
接著一轉身道,”這便送你們回去吧,天黑路不好走。“
說罷心事重重的去牽了自己的驢車。
一路悶不做聲將秀晴母子送到鹿兒巷,自己便回了家。當晚,袁甫提著酒菜,尋了祖父,兩個促膝長談。屋里的蠟燭一直點到了天亮才歇。
這頭母子倆一路上瞅著袁甫的樣子噤若寒蟬,回到家了才終于放松心神,頓時兩人高興的抱作一團。
距離月頭還有些日子,秀晴有時間為張節慢慢打點。
這日,給他買了兩身新衣并兩雙新鞋。
隔日,給他整了全套嶄新的鋪蓋。
又過兩天,筆墨紙硯買了一大堆。
別的都好說,秀晴最不放心還是吃食,張節正是長個子的時候,那書院偏僻,也不知道吃得好不好。
于是最后幾日,秀晴每天收攤一回來覺也不睡了,就待在廚房里給張節琢磨各種能帶去書院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