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馬,蘭掌柜笑了,一揮手道:“這邊請。”
說著領著五個人到了后院,這里有一個被圈起來的巨大馬場,這時三十匹馬全部拴在馬廄里。
“看看吧,張兄,這可是兄弟幾個冒著生命危險從遼東弄回來的,賣我馬的牧場可是韃子勛貴旗下的產業,據說背后是韃子的大貝勒代善。”
“不是兄弟吹,就這馬直接送韃子軍營一點問題也沒有,哥幾個看看是不是。”
蘭掌柜的說著,李朝虎聽了這話笑道:“你可別忽悠我,韃子的馬我可見過。”
李朝虎說著進了馬圈,李朝生其余幾個人也進入馬圈,雖然不懂,可都裝模作樣的看著,李朝虎來到李朝生面前道:“這些馬我看了還不錯,不過品種稍微有些雜,有口外馬,西番馬,土馬,以及蒙古馬。”
“這么雜嗎?”
李朝生聽了一皺眉,他看這些馬長得都差不多,個頭也都相差無幾,根本分別不出馬種。
李朝虎道:“韃子其實也缺馬?他們也需要到處進馬,尤其是蒙古諸部落,那邊馬比較充裕,這蘭掌柜在關外有關系,可以搞到韃子牧場養的馬。”
“他這關系可靠嗎?”
李朝生詢問,李朝虎道:“應該還行,據說他有個表兄弟是韃子漢軍旗的一個管馬的牛錄。”
李朝生點點頭道:“那這匹馬咱們收下了?”
李朝虎道:“可以收。”
聽了這話李朝生道:“行,一會兒你跟他出面交涉。”
二人說著,李朝生伸手拍拍馬屁,看著眼前這矮小的馬有些無語,跟李朝生在現代馬場騎得高頭大馬比起來,這些馬的個頭有點類似于騾子,比驢大點有限。
沒辦法,主要是華夏本土不出高頭大馬,咱們說的高頭大馬一般指的是西域進口的大宛馬,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汗血寶馬。
不過這進口路途過于漫長,而且每次進口一次,消耗頗大,上位者就想能不能利用大宛馬與本地馬雜交出優良品種,開始還不錯,能培育出中間品種,但是由于數量上的差異,大宛馬過于少,導致幾代過后,這種中間馬的后代,直接返祖,又成了低矮的本地馬。
于是經過引種-雜交-改良-返祖-消失的曲折過程,最后也沒把中國馬的品種改良過來。
當然了,中國人還是很聰明的,在宋代本來在育種界有一點突破的表現,那就是宋人符顏卿曾經試圖利用回交的手法,加強馬匹后代的親族特性,結果卻發生了一點事故。
這個故事是宋朝詩人散文家王禹偁記錄下來的。
說北宋初年有一將領叫做符顏卿喜歡養馬,他府中有善于培育良馬的人,為了保持良馬的優良特性,養馬人使母馬在生下小馬后,希望小馬與母馬再進行繁殖,強化一下母馬良馬的特性,結果這一企圖被兩只馬察覺了,然后二馬自殺而死。
于是當時社會就抨擊這一現象,言說:禮稱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夫馬本獸也,古圣人調伏而策御之,故曰伏牛馬是也!是馬也獸其身而人其心乎?
這句話記載于王禹偁的《小畜集》卷十四《記馬》,大意是禽獸不懂禮儀,才會父子共妻子,現在馬都這樣了,人還能不要廉恥嗎?
于是這一行為被徹底杜絕了,甚至算是離經叛道,于是這種現代比較科學的育種方式直接被拋棄了,導致良馬愈發留種困難,至于到了元代,更不用說了,蒙古的馬都是蒙古矮馬,而當時的馬也幾乎都是跟蒙古矮馬雜交的,于是乎矮馬成了主流。
至此中原大地上除了王公貴族還會少量的從國外進口高頭大馬,其余常規用馬都是這種矮馬,比驢大一號,跟騾子差不多。
但是矮小并不代表體力差,耐力差,奔襲速度慢,要知道這些馬體內大部分都是流淌著曾經蒙古矮馬的血液。
蒙古矮馬,誰敢說不強大,想想曾經雄跨歐亞兩陸,打的諸國望風而逃的蒙古鐵騎,用的不就是這種蒙古矮馬嗎?
李朝生摸著這些小矮馬,別說還挺結實,這時李朝生腦海里不由浮現出一個怪異的想法,都說著名相聲演員于謙的馬場里有小矮馬,那種矮馬是不是這種矮馬培養出來的?
李朝生想著把這怪異的想法祛除,馬還是不錯的,這種馬的戰斗力也是有的,畢竟韃子們的主要戰力就是騎這些馬的。
李朝生想著,這時李朝虎再次把所有馬檢查一遍,先看看馬的牙齒,確定一下馬的年齡,這馬齒就跟大樹的年輪一樣,懂行的人一眼就能從馬的牙齒看出馬的年歲。
緊跟著李朝虎又跟幾個人把馬拉出馬廄溜溜馬,看看這些馬有沒有腿有毛病的,在看看馬蹄子有沒有毛病的。
李朝虎他們在看馬,而蘭掌柜的卻一直盯著李朝生看,這時一個伙計湊到蘭掌柜身邊道:“掌柜的,你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