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戚家軍最后也是覆滅于滿清的大炮以及人海戰術之中的
資料上記載,1621年三月十二日,努爾哈赤率領大軍圍攻沈陽城,沈陽守將連忙求救,朝廷從四川,浙江緊急調精兵前往沈陽支援,而這些支援隊伍中就有戚家軍。
不過這時戚繼光已經病死許多年了,率領這只隊伍的是戚繼光的侄子,戚金,戚金不是無能之輩,繼承了叔叔的衣缽,也是一員悍將。
不過在馳援沈陽的過程中,卻發生了一場驚天異變,當時沈陽守將何事賢,尤世忠,輕敵出城與敵人接戰,雙雙中伏戰死,城里面的上萬蒙古饑民趁亂斬斷了護城橋接引韃子入城,當時號稱固若金湯的沈陽城,一日便破。
這兩個豬隊友直接導致來支援的川軍與戚家軍很尷尬啊,他們這時剛趕到渾河南岸,進退失據,前面沈陽城沒了,后面韃子軍圍上了。
現在擺在大家面前就是一條死路,當時的總兵陳策,童仲揆,與眾將領商議做出以攻代守,主動進攻,拖延時間,等待援軍的戰略方法。
不足萬人的隊伍,被分成兩部分,開始向滿清發動自殺式攻擊,其中一部分是支援的三千川軍,另一部分就是戚繼光的侄子帶領的戚家軍。
戚家軍首先在渾河南岸,擺開車陣,把戰車推出來當做障礙物,然后戚家軍使用他們擅長火器的軍隊,開始對沖鋒的清軍射擊。
戚家軍的裝備還是不錯的,裝上了大規模的鳥銃,鳥銃就是一種很像現代步槍的長槍,槍管里放的火藥,然后槍栓之上點上一根燃燒很慢的火繩,只要一扣動扳機,火繩類似撞針一樣扣下去,點燃槍管里的火藥,子彈就射出去。
這個跟現在的槍械已經非常接近了,只是點火的方式比較原始,如果再改良一下,把點火用的繩子,改成打火石,就是咱們所謂的燧發槍了。
當時戰斗打響,戚家軍負責鎮守陣地,對抗身后的滿清部隊,而川軍則是在渾河上搭建浮橋,擺開陣勢,準備跟渾河北的清軍拼命。
不過誰都知道,川軍這是玩命了,這一沖就是有去無回。
已經懷著必死之心的川軍,先后擊潰了滿清的正白旗,正黃旗,殺死了滿清兩千多人,看到這情況,滿清的人急壞了,這時咱們大明的降將李永芳表忠心的時候到了,直接指揮沈陽城頭開炮,瞬間炮火吞噬了整個川軍的陣地,這時滿清組織軍隊再次一擁而上,川軍幾乎全軍覆沒,主將戰死,真正的應了那句話,川軍不負國。
川軍被打敗了,戚家軍兩面受敵,不,是四面受敵,不計其數的滿清兵圍上來,緊跟著滿清向戚家軍左翼發起進攻,這邊剛補充了后面陣型的戚家軍利用車陣與火銃迎敵,一時間戰斗僵持住了。
這時滿清的騎兵開始沖鋒,突破了火力網沖到了車陣前,這時戚家軍中出現大批使用狼筅的士兵,看到馬來就捅,三四米長的狼筅一下子就把騎兵從馬背上捅了下去,一時間滿清傷亡慘重,一會功夫就死了將近三千人。
不過就在這時又一個噩耗傳來,那就是準備救戚家軍的三萬援兵,在沈陽白塔鋪一帶被皇太極帶三千人伏擊,一戰而潰,援軍先被滅了。
這時戚家軍已經沒有退路了,努爾哈赤也是動了真格的了,下達死命令,八旗輪番進攻,不計一切代價全殲戚家軍。
雙方大戰繼續,戚家軍打著打著子彈沒了,彈盡糧絕之下被滿清殺入陣來,車陣被破,戚家軍卻不慌亂,直接組成聞名天下的鴛鴦陣,與敵人開始展開肉搏,滿清士兵也終于見識到鴛鴦陣的可怕。
就這樣鏖戰了兩天兩夜,大地都被尸體鋪滿了,而戚家軍經過兩天兩夜的戰斗,水米未進,體力嚴重不支,包圍圈逐漸被縮小,滿清圍上來,最后戚家軍只剩下幾十名的士兵,不過這時他們還保持著鴛鴦陣的隊形,絲毫不亂,猶如驚濤駭浪中堅固的磐石,無人可以撼動。
戚家軍主帥喊了一句:大丈夫報國就在近日,帶著眾人一陣廝殺,這時滿清已經嚇破膽了,失去了再跟這群瘋子肉搏的勇氣。
最后所有人默默后退,萬箭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