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開始抵制科技,抵制外國人,他就像一只縮頭烏龜一般,把腦袋縮的更緊了,開始了更嚴格的閉關鎖國。
對王朝當權者來說,科技不重要,甚至科技帶來的財富都不是很重要,他們最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的政權穩固不穩固,只要穩固,一切都不重要。
當一個王國拒絕與外界交流的時候,也就是他衰落的時候,而同樣的在明朝也有同樣的問題,鳥銃先進嗎?
先進,可是他對穩固既得利益者有幫助嗎?沒有太大幫助,甚至還有害,畢竟明朝文武還是兩個對立面,文人統治階層會允許武人的地位上升,實力增強嗎?
明顯不會,所以當戚繼光把鳥銃帶到北方之后,并沒有得到太大的支持,于是戚繼光只能無奈的說出一句:北方風大,鳥銃很難點燃,算是給自己留點臉。
這就是明末軍人的悲哀,他們沒有朝廷諸公的支持,根本完不成自己升級。
而朝廷諸公只關心自己能掙多少錢,自己的權利會不會損失,根本不會從國家層面考慮,所以戚繼光失敗了。
而同樣的原因,組建戚家軍對明朝為什么會特別難,甚至難以復制,首先是募兵制,那一年十八兩的軍費,朝廷拿不出來。
其次作為戚家軍,如果組建,就肯定要恢復鳥銃等裝備,一只普通火銃造價四兩銀子,那鳥銃的造價更高,朝廷還不能用殘次品對付,畢竟戚家軍都不敢用火器,那大明臉上沒光啊。
以戚家軍的聲望,天下,皇帝,都會關注,官員們沒有太大的貓膩可以耍,所以不如不來。
而這筆軍費朝廷也拿不出來,所以綜上所述,戚家軍不能重組,主要原因是錢。
甚至別說戚家軍,大明最后滅亡也是滅在這個錢上了,沒錢啊!
那錢哪去了,不好意思都到了朝廷袞袞諸公的家里,窮了百姓,富了王公,哪有不滅亡的道理啊。
不過這些對李朝生來說不叫問題,李朝生有把握復制戚家軍,不就是士兵怕死嗎?
咱們有洗腦隊,咱們有楊書白,咱們未來還會配政委,咱們會給軍隊豎立一個意志,那就是你不是給當官的打仗,你是給你自己打,給你家人在打仗。
然后軍餉跟上,最起碼不能讓士兵餓肚子啊,后勤保障給足了,士兵才能用命,才能無后顧之憂,這樣自己陜西兵未必就比義務兵差。
然后就是武器裝備上,鳥銃目前沒有技術搞,或者大規模生產,但是自己可以想辦法搞一批自動化,或者半自動化武器,ak47能比不上鳥銃嗎?
其實以現在國內廠家的技術,仿制鳥銃甚至是手槍,步槍都不是太大問題,有車床,有圖紙就能干了,這個對車床工人并不難。
現在還偶爾能看到男子因為仿制手槍獲刑這樣的新聞,個人都能仿制的東西,對工廠肯定不成問題,可是國家法律不允許,你要大規模造,坐牢的概率無限接近于百分之百。
所以國家法律請不要隨意踐踏,會很慘的,請相信我,尤其是在華夏,哪怕是你有位面也不行,除非你永遠躲在位面里,不然只要你出來,國家就能抓你,如果被抓到,那就等于失去了一個現代文明位面。
這多尷尬,得不償失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