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受災折子,戶部的批示是不加稅,這在他們看來已經是很大的恩賜了,再說一個人平攤下來還不到一百文錢,至于嗎?
至于的,太至于了,一百文錢在大人物眼里,那掉在地上都不值得多看一眼,上個廁所用好點的宣紙就要這個價錢。
可是在老百姓那里就是命,別說一百文,就是一文錢都能難死這些百姓,他們怎么可能知道下面人到底窮成什么樣,有的家里幾口人,就一件衣服,誰出門誰穿。
這不是開玩笑,這是真的,這群大人物那里知道人間疾苦,那里明白這些道理啊。
亦或者懂,他們不想懂罷了,百姓死活與我何干,王朝興衰與我有何關系,就算王朝衰敗了,換個皇帝,我們照樣治理天下,照樣坐在老百姓的頭上,作威作福。
救災折子被批回,知府一看,我的問題根本沒給我解決啊,而且還加派遼響,你這是搞什么,下面老百姓能答應嗎?
知府很惱怒啊,不過也沒辦法,轉手把問題轉給知縣了,知縣看了回來的奏折,嘆了口氣:“罷了救災的銀子是貪不到了,今年我就吃點虧吧,少拿一點。”
于是乎府谷縣的百姓就被拋棄了,不過現在老百姓還不知道,老百姓還在搶救麥苗。
清峪,李朝生帶著保安軍的人準備返回湯溝鎮,這次湯溝鎮也招災了,他要回去看看,另外李朝生提前搞了一臺電報機放在清峪,并且把電報的使用辦法交給了腦袋最聰明,認字最多的史玉蘭。
不交給她不行,這清峪山上除了史玉蘭就沒有什么有文化的人了,而且為此李朝生給史玉蘭升任為藍田軍電報科科長。
另一臺電報李朝生帶回湯溝鎮軍營之中,二者相距三十公里,正在電報的傳輸距離之中。
一行人急行軍趕回到湯溝鎮,湯溝鎮這次讓冰雹砸的很慘,王老財帶著家里的人在地里忙活,眼淚汪汪的。
李進理這時也組織族內的老少婦孺去地里看,這次招災李朝生的玉米被砸倒許多,不過也幸好李朝生的玉米大部分是抗倒伏的,李朝生看了一圈應該能減產四成。
不過李朝生在玉米地中間種的土豆子倒沒有什么大問題,土豆子藏在地下,外面的枝枝蔓蔓砸了也就砸了,不會太影響收成。
可惜這些土豆種的并不多,只是見縫插針的種,合起來應該也不到一百畝,看來玉米還是趕不上土豆子啊,不過土豆子的產量肯定比不過地瓜。
明年這地一定要多種地瓜,地瓜這才是高產作物啊。
李朝生這邊收成挺慘,王老財那邊更慘,他主要種的是麥子,麥子那秸稈多細,冰雹一砸,就斷了,王老財估算最起碼減產六成。
剩下四成除了給佃農的糧食,根本就不夠交稅的,畢竟種地的時候告訴人家佃農要給他們三成糧食,現在給不上了,佃農可能不能慣著你啊。
當然了這所謂的三成是剩下四成糧食的三成,而不是總產值的三成,可是就算這樣王老財今年也得賠個底掉啊,更可怕的是給王老財家種地的佃農們怎么辦?他們上哪找糧食吃啊。
不過值得慶賀的是,由于湯溝鎮加入李朝生軍隊的人很多,李朝生承諾他給的軍餉一分錢不差,到時候全以糧食交付。
聽了這話所有人都開心了,因為現在李朝生的糧食在大家眼里就是救命糧啊,這時李朝生在湯溝鎮的影響力更高了。
李朝生順便找人還打聽了一下,今年藍田縣內招災的也很嚴重平均減產五成,而今年藍田縣的賦稅還加收一層,這簡直就要了所有人的命,而陜西其他州府的有些地方還行,雹子繞開他們了,今年收成還不錯。
有的掛了點邊,收成減少了一兩成,因此整個陜西今年還能活,除了幾個特別嚴重的縣城,比如府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