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對,我就對這些當地的神話故事還蠻感興趣的!!”
“船這是到巫山神女峰了吧?感覺咋這么像紅樓里面的那個補天石呢?”
“曉哥GDK,迫不及待想聽了哇!!!”
張曉笑了笑,抬頭仰望那座神女峰,侃侃而談道:“神女峰有很多傳說,傳說瑤池宮里住著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邀了她身邊的十一姐妹,騰云駕霧,遨游四方。當她們來到巫山時,只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間。”
“瑤姬敬佩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決定助他治水。便送給大禹一本《上清寶經》的治水天書,瑤姬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大禹如何破譯這部天書,就被西王母派來的天兵捉拿回宮。十二仙女早就厭倦仙宮生活,她們掙脫神鏈,重返人間,幫助大禹疏通了峽道,解除了水患。從此,瑤姬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云雨……姐妹十二個忘記了回宮的事,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
陳曦在旁邊非常貼心的從阿柴背上取出來了一瓶礦泉水,給張曉遞了過來。
看著她這么貼心,張曉也轉過頭去回應了一個微笑,說實話,兩個人一起做直播,真的比一個人要好太多了。
喝了口水,滋潤了一下之前因為講解有點干的喉嚨,他就繼續說了起來:“而且,瑤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個迎來朝霞,便贏得了“望霞峰”的美名。三峽大壩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頭眺望,才能欣賞到神女的綽約風姿。”
與此同時,游船沿著長江的右岸行駛,可以清楚看到江岸的巖層構造,巖層就像巨大的書頁,一層一層地平行排列,有的斜插入江水之中。
“在億萬年前,這些巖層曾經是水平的,由沉積物沉入水中逐漸形成,經過億萬年變成巖石,又經過億萬年抬升為高山,巖層由于巨大的壓力而改變了方向。”
“看著兩岸的巖層,頓感人之渺小,人的一生不過區區幾十年,在地質年代里只是短暫的一瞬,白駒過隙而已。”
兩岸的高山高聳入云,半山腰上不時點綴著由白色的房子構成的小村落。
“這些是為三峽搬遷的移民統一建造的,因為他們原來的家都被淹沒在江水之下了。兩岸的山勢越來越陡峭,但在這七八十度的陡峭的山坡上,當地人修筑了一層一層的梯田,種著茶樹和柑橘。”
船行的很慢,這時張曉的思緒回到了古代:“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驚險壯觀場面不再重現,李白筆下的白帝城也非昔日風采。
三峽兩岸由于常年雨水的沖刷,山峰看上去溝溝壑壑,深深淺淺,曲曲折折,幽深秀美。有的山體巖石崩塌或滑落,或地殼運動所致,巖石裸露,狀如刀削,一點綠色也沒有;有的山峰連綿起伏如怪獸般橫臥在江邊。
兩岸的山峰開始越發的陡峭,水面時寬時窄,有的分支不知流向何方。兩岸沿江稀稀疏疏的房屋,有的近在水邊,有的建在山腰或山頂。遠處的電線桿清晰可見,沿江的公路,架起的橋梁,林立的樓房,時時可見。
“三峽工程前的遺留建筑痕跡依稀可見,以前的縣城、集鎮如今都沒在水下,只有從三峽的原貌展廳里可以窺見一斑。”
“想想以前的一些城鎮什么的都被長江淹沒了,想想多少年后的水底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