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是因武王沒有子嗣的緣故,亦是一個最近的例子了。n
山東諸國,也有那般事。n
郡侯的才學謀略,經國文武,不遜于自己,只是因道者修行故,不太理會那般。n
“陛下,些許病患,不為大礙。”n
“陛下當重整心情,以為大事。”n
周清一禮。n
陛下之意,自己如何不明白?n
帝國大業,的確需要一位合適的傳人,交給自己?不好也不妥,何況,也非上佳選擇。n
“呼……。”n
“……”n
“朕近些時日的雜念的確多了一些,生死……非容易勘破。”n
嬴政不自輕嘆,沉吟片刻,眺望極遠處已經有些昏暗的山林,死生之事,向來非小。n
自己其實并不畏懼生死。n
只不過,許多事情還沒有做,心中有些焦急,有些時不我待。n
“陛下!”n
周清一語。n
欲要多言,一時間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諸事種種,陛下都明白的,都知道的。n
只是臨近一些事情,有些心神異樣。n
人之常情。n
陛下。n
是帝國的始皇帝陛下。n
亦是一個人。n
七情六欲,亦是在身。n
病患而思生死,憂國家的之將來。n
“諸卿皆有建言,希望朕可以保重身子,朕……朕意以長史、尚書等人替朕分擔一些文書之事,郡侯覺得如何?”n
“……”n
稍稍的舒展筋骨,嬴政不在言語先前事。n
身子的確為重,帝國的長遠根基之事尚未定下,嬴政心中有動,然則,欲要讓自己少操持軍國機要之事,多難。n
欲要事事親為,亦是有些艱難。n
若是讓國府和御史大夫等人分擔更重的事情,也不合法道權御之道,思來想去,略有折中之策。n
“長史、尚書之人。”n
“陛下之意,玄清有所明悟,至于是否可行可用,接下來試一試可知。”n
“……”n
周清點點頭,沒有反對。n
陛下能有這般心思,已然極其難得,長史自然是常伴陛下身邊的人,本就職責顯耀。n
尚書是少府屬官六尚之一,其余五尚為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與可以近前主管文書、收發典籍的尚書相比,遜色一些。n
尚書之人,自然是深得信任之人。n
長史,亦是如此。n
原本以為陛下會仿效江南的政事堂,如今……徐緩為之,也是上策,江南的情形和咸陽的情形自不一樣。n
直接設立政事堂,容易使得國府還有御史大夫、廷尉府的文武官員意見頗大,以近臣分擔之,更好一些。n
“確是此理。”n
“朕也是那般意思,先試一試吧,希望那些人有些用,也希望朕接下來可以精神好一些。”n
嬴政笑道。n
郡侯在江南的政事堂,自己早早所知,用處和好處,自然也是看到,有了政事堂,郡侯主持大局就行了。n
其余諸事,政事堂可以細微處理。n
若是在政事堂再立下一位才略之人,政事堂的用處就更大了,那個白芊紅就很好。n
郡侯多年不曾親自處理江南事,江南諸郡卻不受什么影響,不為有礙,黎民百業皆蒸蒸日上。n
“禁法領域之事,玄清近年來也一直在思索破解之道,如今已暫有所得,待陛下服食長生不老丹之前,玄清會施法嘗試。”n
“若然可行,則昊天庇佑。”n
“……”n
周清一禮。n
星辰古約之事,曾簡略同陛下說過,然……并未真正全部告知陛下。n
陛下知曉那些,并無益處。n
以自己目下的修行,化去星辰古約的法子有所思,有所得,有所完善,還差一些細節。n
推演之,有不小的可成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