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前來此間就有所料不會很快回去,還是過的很快。”
“匈奴之事,不可大意。”
“需要謹慎。”
“護國學宮那里送來的一些嶄新制式器械,或可為用,或可大用,卻需要關鍵時刻,一擊有中。”
“……”
“大人所言甚是。”
“北胡匈奴之中,有諸夏之人不少,聽聞他們幫著匈奴堪輿草原之地的礦藏,鑄就各式兵刃。”
“還有一些強弓勁弩。”
“那些人還真是該死,還真是該殺!”
“……”
“那樣的人,已經算不得諸夏之民了。”
“……”
“曹參,我此行率兵巡視沿邊各地,營中沒有大事吧?”
“……”
“大人,一應諸事皆有法令秩序,并無大事。”
“……”
“無事就好,無事就好!”
“……”
昔年。
未有前來北方九原之地之時,因歷練多年,因行走諸地,俊逸細膩白皙的容顏已顯稍黒。
如今。
待在九原、大河之地六七年,風吹日曬不斷,風霜雪雨侵襲,容顏更顯黝黑一些。
雖如此。
亦是凸顯舒朗、堅毅、沉穩……,動靜之間,自有煌煌氣韻,將面前一碗茶水一飲而盡,暢快之。
扶蘇深深的呼吸一口氣,這一次率兵巡視沿邊各地,耗費不短時間,足足十日。
不為長。
也不為短。
主要還是為了推進同蒙將軍定下的安穩蠶食之法,也是為大河、長城邊界長遠計謀。
長城邊地左右,因匈奴常有掠邊,以至于城池不顯,民力甚少,長此以往,帝國邊陲難以安穩。
如何安穩?
一則,移民戍邊。
二則,筑城納民。
三則,將邊地區域繼續向北推進。
四則,就地養民養軍。
……
諸般策略很多,非如此,邊陲之地,難以真正安定,也難以成為帝國之地。
若然將北胡匈奴攻滅,將來有足夠的時間,令邊地之民成長起來,自成防御之力。
亦可時而北上隨時攻打草原胡族,不讓胡族強大起來。
否則。
一直靠大軍之力,多難為。
尤其,將北胡匈奴攻滅之后,一直維持數十萬兵力的運轉,多有難為,果然邊地有成,也可以邊養邊。
好處多多。
唯耗時間。
時間!
眼下來看,帝國不會給邊地太長時間去準備,匈奴亦是一樣。
如曹參、夏侯嬰、王陵他們所說的那樣,帝國新歲,父皇可能就要屬意對北胡匈奴下手了。
匈奴!
胡人也,虎狼也!
何為虎狼?
只要無災無病,就會生出諸多事!
巡邊歸來,同監軍麾下的諸人商議這些日子的堆積之事,皆不為大,簡單商榷,用過印記,直接處理。
帝國將河西之地的烏孫納入掌控,又強勢將箕子朝鮮、辰國之地攻滅,匈奴之內也有不小的變動。
是好的變動。
自覺危險的胡人部族,多有歸附。
于帝國而言,今歲拿下的那些地方,對于攻滅匈奴,同樣是好的變化和助力。
不時。
監軍署麾下的諸人一一離去。
軍營大帳之內,一下子,空曠、安寧許多。
不時,又有一些人影進進出出,或是送入不少大小不一的木盒,或是送入些許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