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不成。
帶來的只有損失。
人手不斷損耗,彌補恢復多緩慢。
每一次起事耗費的錢糧也在不斷消耗,縱然家底再殷實,當開銷總是大于進項的時候,總非好事。
幸而。
行當百業還是不錯的。
河西商道還是不錯的。
錢財上有所彌補,在人手、可用之人、放心之人……多艱難。
真要在中原起事,待王賁將他們擊潰之后,他們好像什么都得不到,不僅得不到,己身之力還損耗很多很多。
甚至于,因身處中原,果然被罪責連坐,損傷就更大了。
……
如此。
想要借助中原陷入災情混亂起事……,弊大于利,遠遠大于利,那么,此事就不能做了。
然!
這樣的機會若是不做,多可惜。
總覺不甘心。
……
未幾。
便是有人提出另外之法。
既然起事對抗不行,或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的恢復一下力量,以為長遠計謀。
恢復力量?
這個可行!
既然沒有好的機會,那么,好好的恢復一下力量,完全可為。
何況大災大亂之時,向來是收攏人手、財力、土地的時候,的確是恢復力量的良機!
法子有了。
施為起來,也不難!
卻!
欲要恢復力量,似乎需要做一些表面過得去的事情,非如此,定會引起各郡各地官府的注意。
再行商榷!
不知不覺,便是有了另外的謀略和思路。
巨細之事,又令人無比糾結、遲疑、猶豫、躊躇……。
恢復力量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同秦國官府打交道,為了避免更多的麻煩,可以開倉開庫放糧救濟方圓之人。
還可以獻出更多的糧食,以為中原所用。
還可以協助秦國官府一同治理災情、撫平災情,這般施為,不僅可以趁機恢復不少力量,還可以得到另外一些好處。
比如來自秦國的好處。
無論如何,或多或少,也該有些好處了。
只要有,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秦國之力在中原乃至于整個山東之力越來越強了,他們愈發難以抗衡了,長遠的良機難以窺得具體時間。
只要一味的等待,多無頭無腦。
更有一點。
秦國一天下十余年了,諸國淪亡也有很長時間了,人心易變,人心難測,人心難以把控……。
當一件事的可成之機變得越來越小之時,總會引起一些人心思異動,引得一些人心思雜念橫生。
那些是難以避免的。
多年來一直明里暗里的抗秦,日子是一般模樣。
若是融入秦國,化入秦國的法道制式之中,或許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何況……那般事一直都有人做。
只是。
所做之人不為多。
縱然做了,秦國這些年因兩大學宮的存在,對于山東諸郡各地的官府官吏選拔任用多出學宮。
他們的人,也難入其中。
機會!
來了。
這一次的雨勢水災極大,做好了,就能夠讓一些人先行做到那一步,融入秦國的力量,借助秦國的力量來恢復己身之力。
同樣。
抗秦的目的完全可以不受影響。
將來若是有機會,或許還能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