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對比,你在韜略上更勝一籌,若是入軍,更為相合一些。”
“然。”
“當一位文臣也不錯。”
“兵道謀略,不只是在戰場上,在文事政事上,同樣可以有用,就看你如何用了。”
“……”
信的回答,在意料之中。
這孩子……隨著才學見漲,身上的傲氣也逐步起來了,才學之人,當有那般氣韻。
只是,也當隨勢而動。
等功業立下之后,再想親事的事情,自然也是可以的。
那都是選擇。
都是人生的抉擇。
鬼谷的道理,便是那般。
定下抉擇,便是無法反悔。
若要反悔,付出的代價會很大。
功業!
信的心氣不小,想要立下一番功業。
對于一位富有才學的年輕人而言,有那般決定,也是自然之事,信想要走出去看一看。
想要立下一番功業。
功業!
功業之說,可以有很多。
文武兩道,皆可立下功業。
文臣一道,若臨九卿、相邦,則輔佐天子,理順陰陽,撫平諸郡,安平黎庶。
若是郡縣之官,亦是可有大為。
武將一道,攻必克,戰必取,勝仗如云,功業也就隨之而來了。
……
惜哉。
信,早生三十年,當有偌大的功業之事等著他。
現在。
不多了,鮮矣。
無論文臣一道,還是武將一道,都會有相當大的競爭,但……以信的才學,對其還是很有放心的。
“功業!”
“我之所學,皆在兵道諸論,文武兩道,武道更為擅長一些。”
“功業,自當在其中取。”
“老師,我覺……帝國不會安穩太久的。”
“立下功業的機會,不會太遠。”
“……”
功業!
滿腹才情,無處施展,自是一件令人不悅之事。
立下功業,非一時之想,而是近年來就在細細思忖的一件要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欲要立下功業,自然要早早圖謀之。
自然要早早準備之。
非如此,待良機到來,如何能夠快速抓住?
戰場上的兵道,也是一樣。
看似戰事在一場場沖突中決定勝負,實則,辨析春秋歲月一來的一場場戰事,許多結果,在沒有開戰前就已經注定了。
秦國攻滅六國,是必然的結果。
至于在結果中出現的一二波折,是正常之事,結果……是無法避免的,是肯定出現的。
三晉之國,榮光早已不在。
楚地,老世族尾大不掉,國君王族、朝廷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同秦國抗衡。
齊國!
首鼠兩端,欲要置身事外,實則……在做出那個決定的一瞬間,齊國就已經淪亡了。
齊國之所以為齊國,之所以在齊魯盤踞千百年。
有其存在的根基。
而那些根基撐持它成為一個千乘、萬乘之國不難,欲要在十余年前同秦國抗衡,已經不夠了。
三晉淪亡,楚國不在,齊國……圖存?已經沒有外在援手之力,已經沒有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