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齊國在秦國東出之際,就不住伸出援手,或許,結果還是一定的,但……肯定不會讓秦國的戰事那般順利。
老師常言——兵勝于朝廷。
這一點……自己也是認同的。
一場戰事,從來不是單獨的事情,從來不是將帥兵士的事情,是國之大事。
既然是國之大事,那么,影響一場戰爭的勝負因由就多了。
縱然將帥有無雙謀略、兵士有魏武卒之兇悍,若是沒有足夠的糧草輜重,如何可以取勝?
若是沒有清明有序的朝廷,若是如當年的趙國朝廷一樣,哪怕廉頗、李牧等人再如何驚艷,可以挽救趙國?
不能夠!
根本不能!
韓國也是一樣。
國小兵弱,哪怕國君、文武群臣一體一心,也是無用,在秦國鐵騎面前,也只有一個結果。
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里!
老師對于兵道的總結而論,自己亦是認同,亦是認可,戰事從來不是孤孤單單的。
正因為不孤單,才需要多做準備。
利用可能用上的手段,將戰事的結果一點點的推向勝利,此般,開戰之時,就輕松了。
功業!
也是一場戰事。
自己要立下什么功業?
要走什么路?
自己的才學如何?
自己不好說。
然。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揚長避短,盡可能的發揮長處,避免短處。
如此,就能事半功倍。
老師所言的兵道諸事可用于天下萬事之中,自然在理,實則,兵道也有屬于它最擅長的地方。
未來的天下如何?
自己還不能看的很清晰,卻也……有一點點心得,對于那般心得,還是有些自信的。
“哦?”
“帝國不會安穩太久的?”
“信,說說看!”
“……”
功業!
信,對于天下大勢已經有了一些看法?
老者來了興趣。
還說著帝國天下不會安穩太久?立下功業的機會不會太遠?信……言語那些,可有依據?
“老師!”
“帝國攻滅諸國,是以戰爭將諸國破滅,繼而將諸國的土地占據,統御那些地方。”
“真正論來,帝國至今日,還沒有徹徹底底的將山東諸地納入完全掌控之中。”
“否則,始皇帝陛下這些年出關巡視,就不會遇到那般麻煩了。”
“這一次……中原水災突發,中原諸郡各有不小的變化,數月來,我在郡府看的很清楚。”
“一些人想要跳出來,卻沒有什么勇氣!”
“這些年來,他們的一些動靜,最終皆成了無用之功,是以,這一次,他們采取了迂回之法。”
“一些人希望靠近秦國,靠近官府,接近官府,進而,找機會融入帝國的秩序之中,護身之力也就有了。”
“也能夠施展里應外合之法,以為將來的大事。”
“但……這個法子,聽起來是可行的,眼下……卻不是那回事。”
“中原諸郡已經亂起來了。”
“那些人自亂陣腳了。”
“有人擔心率先投靠帝國、官府的人會真正的投入其中,會貪圖于富貴、安穩,而不思進取、不思報仇。”
“沖突有了,亂象相隨。”
“諸郡之地,最近死了不少人,接下來估計還要死一些。”
“……!”
“這場中原紛爭的亂象,他們肯定是失敗者。”
“失敗之后,他們手中的籌碼更少了,力量更弱了。”
“若是繼續等待機會,只會更加艱難,是以,他們若是不折騰,以他們的力量,還能繼續維持不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