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年前,商君在秦國推行郡縣一體,乃是將屬于老世族的力量納入中樞,強化君主對于整個秦國的掌控。”
“優點不必多說,秦國治下諸多郡縣牢牢掌控再中樞,取才與任命出至中樞。”
“其缺點,也就只有一個了,其專在上,自孝公以來,大秦歷代先王均可為英主。”
“果然將來秦國出現昏聵之主如何?手持社稷重器,一舉一動無可制約,便是如道家的陰陽失衡,行入極端。”
“那個結果更甚前者。”
只有最合適的,沒有最好的。
周清聞此,亦是頷首笑語。
封建邦國、郡縣一體兩者都可選擇。
沒有無所謂誰更好。
歲月長河之中,王兄選擇了郡縣一體。
可其后的那個龐大帝國卻選擇了兩者混合而成。
甚至于千年之后,這兩種制度仍舊存在,在數千年前之后,仍舊存在。
“昏聵之主!”
“只要不破壞秦國自成一體的法治,也當無礙。”
秦王政沉吟數息。
王弟所言固然有理。
昏聵之主?
這一點誰都沒有辦法保證!
強如趙武靈王,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略有不慎,便是有了沙丘之變,晚節不保,被生生餓死在宮殿之中。
可……只消秦法不被觸動,一切當自行運轉。
“果然為昏聵,已非德行之昏聵。”
“大周幽王輕易點燃烽火,以觀諸侯慌亂之象,那就是一個外顯。”
周清搖搖頭。
郡縣之失,其專在上。
失卻陰陽的平衡制約,便會有災難落下。
英主之所以為英主。
乃是因為他能夠在自己設立的規則體系內行動,故而,一切運轉,有條不紊。
“你啊。”
“廟堂之上,也只有你能夠與寡人說這番話了。”
“以你這般分析,無論是郡縣一體,還是封建邦國,都不能夠長久。”
“道家所修乃是陰陽,莫不是要如中央學宮部分學員所語,混合一處?”
秦王政單手指了指王弟。
這番話中樞重臣中,明白的應該有,就是能夠在自己面前說出來的,寥寥無幾。
王弟,為之例外。
故而,自己喜歡和王弟論事,許多事情,王弟總能夠給予自己別樣的想法與方向。
以道家的眼光來看,世間沒有完美的體制。
郡縣一體不完美。
封建邦國也不完美。
難道兩者統合一處就可以了?
“混合封建與郡縣?”
“不可取。”
“況且,封建與郡縣的真正差別乃是在于對力量的爭奪,若言真正完美的秩序,或許只存在于祖師和孔丘所語了。”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下德不失德,失道而后德,失得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儒家之語,《公羊》絕學,說來其內倒是有點意思,《公羊》之書有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