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從典籍?”
“既然是新朝,何必依從前朝典籍,眼下齊魯剛滅不久,諸夏仍舊板蕩,山東諸地仍在加緊整治。”
“對于新朝所思不為重要,寡人之決,接下來的這一次大朝會新朝、天子位不著急。”
“先行依從大秦大戰之后的朝會方略,大賞群臣文武,大謀諸夏方略。”
“爾等以為如何?”
秦王政笑道。
相邦、咸陽令之言豈非同前言自相矛盾?
期時,那些并不重要。
王弟曾和自己說過,大秦目下的根基仍為老秦人,仍為那些在山東大地上辛勤整治諸地的老秦人、功臣之人。
那些人必須給予大力嘉獎。
先行穩固根基,而后以謀大事。
以免因大事,而怠慢有功老秦人。
此外,空出一定的時間,也能夠令接下來的諸夏之謀略更為深刻。
晚了一點,好處甚多。
何樂而不為?
“這……,大王,大朝會開設于何處?”
王綰暗自嘆道。
細細沉思大王之言,再次問道。
“章臺宮!”
“下一次大朝會咸陽宮!”
秦王政給予快速回應。
“喏!”
王綰連忙一禮。
果如此,倒也沒有什么。
該準備的東西不會浪費的,僅僅晚了一點點罷了。
“李斯,廷尉府一體謀劃不得懈怠。”
秦王政視線落在廷尉李斯身上。
一天下諸般要事,廷尉府邸負責的不少,許多都是要在大朝會推進的要事,國府主要負責的是總體統籌。
需要廷尉府實施的很多很多。
“喏。”
李斯一禮。
“關于蒙武文書所言,國府一應給予批準。”
秦王政指著屏風上懸掛的那幅輿圖,蒙武前來的書信,不僅僅是前來報喜,還有其它的事情。
比如國府派遣要人整治大軍攻占的地方。
比如各大行署派出專人,前往江南之地,勘探是否有值得的礦藏之類。
“大王,國府上下已經做好準備。”
“隨時可以派遣他們南下。”
王綰輕輕一笑,那是國府的職責。
何況,就算沒有蒙武將軍的這份文書,按照從江南每半月前來咸陽的一份份文書,都必須派遣要人了。
“當如此。”
秦王政很滿意。
“今日相召武真侯同諸位,還有一樁要事。”
“扶蘇。”
“你等的《商君書》抄錄的如何?”
隨即,秦王政身軀微側,看向廳殿內扶蘇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