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綰之言,沒有私心。
有些人就不一定了。
那些人之所以想要大秦封國諸侯,一者,不希望歸于大秦法治之下,希望封國之內安穩。
二者,有些人希冀以王道仁德之學治世,在關中咸陽,明顯行不通,所求唯有它處。
三者,遠離大秦咸陽中樞的統轄,許多復辟之力、復辟之人……都可以活躍許多,起碼可以正常行事。
……
這一點,周清相信蔡澤不會不清楚。
“非如此。”
“封國諸侯……老夫以為更合大秦現狀,三代以來,諸侯并起,封國諸侯并非一無是處。”
“陛下頗喜法家之學,更喜《韓非子》之書,韓非之言,老夫閱覽很多,雖不說能夠把握陛下之心,也能夠觸摸一二。”
“郡縣一體,大小要事決斷于咸陽,長此以往,郡縣自弱,郡縣弱,則國弱,國弱,則緣由法弱。”
“法弱,無疑混亂之始!”
“封國諸侯,或許分化陛下權柄,然……賜封王族血脈撫鎮四方,管轄四方,拱衛帝幾咸陽。”
“縱為諸侯,也為贏秦宗族,諸夏仍為在手!”
“郡侯以為何?”
在咸陽待了數十年,文信候之后,雖說自己不為咸陽中樞,可……許多事情自己都知曉。
甚至于,更能夠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這位陛下!
郡縣一體!
優點與劣勢,自己也能夠琢磨出來。
封國諸侯!
優點與劣勢,也很明顯,數千年來,已經證明了。
更有一點,沒有任何一種制式是完美的,郡縣一體的缺陷也很明顯,大小之事決斷于咸陽。
長此以往,郡縣自弱,這是必然!
舉國郡縣,郡縣弱,國自然弱小,外顯便是疲弊之事甚多。
至于秦國法家之道!
法家之道自然極好,可當年商君也曾說過,法家的真正強大在于君主,果然君主守法、明法,則法家極強,國家極強。
秦國百多年來,因此而一統諸夏,便是明證。
然而,法家之力操持于君主之手,誰可以保證每一位君主都如陛下這般英武?
果然遇到平庸的君主,遇到昏聵的君主,又當如何?
手握法術勢,法家之道也就亂了。
這是極有可能發生的,因為法是人創出的規矩,如何操縱也在人手中。
果然封國諸侯,諸侯盡皆贏秦宗族血脈,在帝幾之地強大之時,諸夏無憂,諸侯鎮守四方。
果然帝幾之地弱,哪怕出現三代以來諸侯亂象,也只是贏秦宗族的內斗,無論最后誰勝利,天下也只可能在贏秦手中。
這一點……難道郡侯不想要?
難道陛下不想要?
“剛成君不愧謀國老臣!”
周清贊嘆道。
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在自己面前明晰郡縣一體、封國諸侯之事,且說的相當有道理,自己很欣賞。
“郡縣一體,其專在上。”
“封國諸侯,其弊在下!”
“這一點……,當年大秦滅楚之后,陛下同本侯商論,本侯便是對陛下說過。”
“此兩者,任由陛下決斷。”
周清自案后起身,隨意看向窗外,今日陽光正盛,學宮之內的夏日景色還是上佳的。
雙手背負身后,回應剛成君蔡澤。
知曉利弊,然后決斷。
未來的道路,周清也有些說不準了,終究……有一條思路是肯定的,那就是諸夏間想要再次出現春秋歲月諸侯紛爭,不太可能了。
一統的諸夏,自大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