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厚之道?
不殺之道?
寬恕之道?
……
從某種程度上,同儒家、墨家、農家……諸子百家的理念相合,大道同途,誠不欺我。
偏生沒有法家之道!
嬴政直接落下斷語。
“根據天水商會所得浮屠消息,阿育王膝下諸子中,唯有一位在其興建八萬四千座浮屠之塔誕下的子嗣得寵。”
“可惜此人被阿育王的一位美人所害,雙目有損,阿育王之孫繼位,年幼尚小,怕不足以統轄其國。”
孔雀之國的確沒有長久。
阿育王之后,的確王位更迭甚快,歲月長河中,最后一位國王還被臣子公然撲殺。
這一點……,不由的令周清念及原有歲月長河的事情。
皇兄所創下的這一份偉業,貌似……。
難道是一花開兩朵,兩朵皆相似?
搖搖頭,不去多想。
自己來到了這里。
那些注定不會發生。
“惜哉!”
始皇帝嬴政嘆道。
“可見……立下完整的國政體制之要。”
“封國諸侯,郡縣一體,卿士,郡守,縣丞,法治,文字……,一切一切太多了。”
接著前言,嬴政再語。
或許孔雀之國便是昊天對于自己的警示,走出三代的老路,踏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很難。
卻必須走出。
“卻如此。”
周清為之深深頷首。
這條歲月長河,周清只相信皇兄會做的更加好,一定會更加好。
……
……
“護法名王受戒之師。”
“浮屠世尊傳道者。”
“孔雀之國——室利房,攜帶浮屠弟子一見大秦始皇帝陛下。”
半柱香之后。
威嚴肅重的興樂宮殿內,隨著典客和行署之人的一樁樁禮儀落下,一行奇裝異服的異邦人赤足光頭入內。
領頭者!
是一位身披紅袍的垂老之人,精氣神三元有著明顯的枯敗,一身修為半步玄關,終究沒有徹底踏過去。
赤足入殿中,眉心一點金色的印記閃爍亮光,話語間,自有慈悲之意浮現,音雖蒼老,卻沉穩有力。
如樓蘭之國的覲見者一樣,通曉大秦雅言,說的很好。
雙手合十,深深一禮。
其后一位位赤足光頭的紅袍浮屠之人也是雙手合十,深深一禮。
“陛下。”
“這是浮屠室利房大師自孔雀之國帶來的禮物。”
“獻給陛下。”
規矩袍服著身的典客見狀,近前一禮,抬手間,便是一行侍者將幾個大箱子抬進來。
那是浮屠之人的禮物。
自己都已經探察過了,并無危險之物。
“禮單如左!”
“浮屠寶文玉璧五對!”
“白玉象牙十只!”
“紫金重餅百枚!”
“浮屠云紋絨毯兩條!”
“浮屠之杵五柄!”
“浮屠世尊親筆留下的手札三部!”
“孔雀國主手札十部!”
“浮屠之道典籍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