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店中市人還是當街灑掃的仆役,一時紛紛驚訝。一字千金這件事好像兩年前有過一次,不過沒有持續太久,莫不是現在文信候又開始了?
隨著稚嫩急促的喊聲一路飛濺,市人漸漸把持不定了。先是幾個好事者拔腿奔南門而去,接著便是店堂食客們丟下碗筷去了,接著,灑掃庭除者也拖著掃把抱著銅盆抹布紛紛向南門去了。
不多時,南門東側的一處巨大馬場之內,為之聚攏大量的人群,喧鬧無比,熱鬧非凡,放眼觀之,城墻下立起一道道兩丈余高的木板墻,從城門延伸到車馬場以東,足足兩箭之地。
木板墻上懸掛著一幅幅白布,從兩丈多高的大板頂端直至離地三尺處,匹練垂空,壯觀之至。最東邊第一幅白布上,釘著四個斗大的銅字——呂氏春秋。
銅字下立著一方本色大木板,板上紅字大書:呂氏春秋求天下斧正,改一字者賞千金!一幅幅大白布向西順次排開,上面寫滿了工整清晰的拳頭大字。
茫茫白墻下,每隔三丈余擺有一張特大書案,案上整齊排列著大硯、大筆、大羊皮紙。每張大案前站定兩名衣飾華貴的士子,不斷高聲地宣示著。
“我等乃文信侯門客,專一督察正誤之功!兩年前,游學士子、讀書之人錯過了機會,而今大著求錯,如商君徙木立信。無論何人,但能改得一字,立賞千金!”
非如此,在那群門客的身側,還有大量的木制箱子一字排開,其內放置著一本本紙質印刷的《呂氏春秋》,凡識字者,均可免費領取一本。
時隔兩年,再有奇異之事,不消半個時辰,整個南門東城墻下人如山海,護城河兩岸的大樹上,掛滿了頑皮的少年。
車馬場停留的車馬,被紛紜人眾全部擠了出去。識字的士子們紛紛站上了石礅,站上了土丘,高聲念誦著白布墻上的文章。
“公子,這里還真是熱鬧?”
護城河的一處偏僻區域內,那里是城門兵士駐扎之地,雖區域不小,但庶民與士子莫敢進入其中,然而,伴隨著《呂氏春秋》之書放開,求天下之人斧正之消息傳檔。
待在咸陽宮內的周清在教導完小扶蘇之后,便是領著同樣閑暇無事的焰靈姬三人前來此地一觀,放眼處,人山人海,嘩然一片,這等場面依稀可以暢想百年前的商君徙木立信。
“移一木而賞百金,商君風采不復見矣!”
百余年來,商君的徙木立信已經成為老秦人津津樂道的久遠傳奇。老秦人但說秦國故事,這徙木立信便是最為激動人心的篇章。無論說者聽者,末了總有一句感喟。
今日,似乎文信候欲要復行商君之事也。
“自然是熱鬧,《呂氏春秋》之書玄清宮內也有,你們可曾讀過?”
眼中泛著淡淡的青色光芒,遙望南門城墻之上的一塊塊巨大木板,其上烙印著一個個秦國文字,斗大無比,任憑士子一覽。
聽身側云舒脆語,面上微微一笑,頭顱微轉,但焰靈姬三人的面上掃過去,輕問之。
“這個……,弄玉姐姐讀過,我嫌無趣,還沒有公子寫的吸引人,讀了兩篇便沒有再讀。”
身著潔白色長裙的云舒聞周清之語,精致的容顏上略有尷尬,柔順的長發披散在肩后,銀鏈雖梳攏其行,但身處此地,冷風吹拂,小臉為之紅潤無比。
在周清身邊來回走動,盯著不遠處那熱鬧無比的場面,想了想,便是看向弄玉,至于焰靈姬,那是不用想了,連秦國的文字都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