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叫羅真,楊舟從多方面渠道了解到,不管是大豆基因重測計劃還是水稻基因重測計劃,都是這位負責計算機建模處理。
生物學現在也離不開計算機大數據。
谷歌如今就有一個實驗室,專門做蛋白質分析人工智能。
通過超算計算,就可以模擬出蛋白質結構。
楊舟升級系統,獲得生物計算機,自然希望有相關專業的科學家幫助。
當然前期研究不是特別復雜,楊舟還不想拆掉生物計算機。
“前期工作不難,主要是將各個實驗室研究的生物基因錄入到一起,建立一個基因代碼模型,你可以理解為物理計算機當初編寫系統,創建C語言類似的工作,只不過當初C語言是從頭創建,但我們研究的代碼語言,是生物自然進化,由大自然這雙無形大手編寫而成的基因代碼,怎么樣有沒有興趣?”楊舟鄭重地問道。
羅真聽見楊舟研究的竟然是關于基因代碼底層系統,頓時激動得有點渾身顫抖。
對于一個精通計算機編程的生物學家,太清楚這句話的含義了。
楊舟難道打算研究生物計算機?
以前有科學家提過生物計算機的猜想,可因為對生物基因無法編輯,根本無法制造出生物計算機了。
所以后來的發展方向成了量子計算機。
在物理學領域,華國進展還不錯,去年就傳出消息,九章量子計算機取得成功。
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
“楊教授,您可以告訴我最終目標是什么嗎?是不是打算制造生物計算機?”羅真用顫抖的聲音問。
“額,這個還早,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總結規律,不過生物計算機的確是以后的目標之一。”楊舟點頭道。
可惜不能告訴羅真,生物計算機其實已經有了,就是不方便拿出來。
“行,我跟您干了!你說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見證生物計算機誕生,在我看來,生物計算機才是未來方向!”
“現在的太多物理科學,其實都是重復我們生物進化早已實現的能力,比如飛機就是模擬鳥類飛行,但是鳥類在遠古時期就自然進化出飛行能力,利用能量效率比我們要強太多了!”
“而且生物進化,還進化出了我們人類這樣高級的物種,就算再發展100年,也肯定制造不出人類這樣完美的機器人!但,只要我們生物科技取得突破,有了生物計算機,就能夠改造生物人、植物人!”羅真激動道。
楊舟想要計算機人才幫助,是想完善基因數據庫,這應該是生物科學進步的基礎,他在這方面不是很擅長。
有了這方面的人才輔助,楊舟會偶爾拿出其他基因,用超算分析基因代碼。
爭取找到更多基因代碼,將來可以直接運用到各種植物上,實現功能復制。
比如,水稻的淀粉含量非常高,特別是糯米,支鏈淀粉含量達到了98%直鏈淀粉占2%,粳米(大米)中,支鏈淀粉占83%,直鏈淀粉占17%,這也是兩者口感相比,糯米會顯得比較黏。
基因代碼分析數據,將來可以將糯米整套植物生產系統,移植到其他植物,同樣能夠增加其他植物的淀粉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