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就是設計成火箭的形狀,大家有豐富的經驗,只要發動機給力,就能把大號火箭發射上天。
最后楊舟的宇宙飛船就成了雪茄的形狀,并且頭頂的發動機一開始也有外殼,是尖頭圓形和火箭類似。
直到進入太空,才會丟掉外殼,漏出發動機噴口,到時候兩端都能旋轉推動,就像是兩頭都有發動機的船。
當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后,前進后退都沒有問題。
轉向完全靠旋轉發動機轉向,并且發動機本身也有旋轉的能力,相當于雙重旋轉,甚至能夠達到75度將近直角的角度。
這種設計并不算特別合理,畢竟一個月內拿出的設計方案,做得并不精細。
但這艘宇宙飛船卻是具備了星際航行的能力。
只不過在降落的時候比較困難,設計人員告訴楊舟,如果開著這艘宇宙飛船去火星或者月球,是無法降落在地面的。
到時候可以通過打開雪茄型飛船的側面,將東西從大氣中空投到地面。
當然為了避免宇宙飛船成為一次性用品,于云天的計劃是將這艘宇宙飛船當成是太空基地。
將來可以設計更小型的宇宙飛船,到時候就可以從大型宇宙飛船的肚子里飛出去,降落到火星或者月球表面。
并且還設計出了連接口,將來還能將多艘雪茄型宇宙飛船橫向拼接在一起。
類似于地球河流常見的竹排。
如果給于云天一兩年的設計時間,肯定能設計出更加完美的宇宙飛船,但楊舟急于上天,就湊合著用了。
這些缺點,楊舟自然不會告訴企業家們。
楊舟著重介紹道:“宇宙飛船的兩端都可以大幅度旋轉,等到了太空后,兩端都能成為頭部,甚至兩端發動機同時發動,有一定的傾斜角度,會整體旋轉,螺旋前進!”
這倒是沒有吹牛,真要是螺旋前進,就是坐在里面的人估計會類似進入到龍卷風里一樣,這種設計純粹是考慮無人情況下,快速躲避一些隕石撞擊。
其他人卻是不知道,頓時驚嘆技術強大,他們還以為中央有反向旋轉的機器,到時候靠著慣性,就能產生重力,不會產生空間站里的失重效果呢。
于云天的長遠設計也的確是這樣,將來更加完善的宇宙飛船會和科幻電影里差不多,靠著旋轉抵消失重效果,但是現在卻還沒有實現。
眾人紛紛獻上掌聲,楊舟滿意地點點頭繼續介紹:“這還是第一艘,等到了預定太空軌道后,可以成為太空基地的第一步,我們預留了空間,將來可以發射數十個這樣龐大的宇宙飛船,組成竹排一樣的大體結構。”
“竹排大家知道吧?當無數根竹子組成了平面就能在水中浮起來,而太空中也完全可以組成竹排一樣的太空基地,它的側面可以打開,小一些的宇宙飛船就能輕松從側面飛出去,多個雪茄型宇宙飛船組合也會帶來更加強大的動力。”
“假設第一艘宇宙飛船靠著兩臺發動機,螺旋前進需要3個月到達火星,當我們四五個雪茄型宇宙飛船組合在一起,多個發動機同時發力,可能只需要10天就能到達火星!”
有人頓時不解,為什么多了幾臺發動機,就能提高這么多速度。
楊舟聽見了有人疑惑地詢問其他人,便笑著解釋道:“大家可能不知道,在真空中,我們的加速,是一種持續加速,就算發動機保持同樣的輸出功率,最后因為太空沒有摩擦力,阻力,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曾經有科學家還提出過打造一面巨型太陽帆,依靠太陽風,也就是太陽產生的微觀粒子,推動太陽帆前進,最終可以在理論上經過無數時間達到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