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舟哪里去找這么多現金,發動機出售,價格也只是翻倍而已,出廠價只有50億左右,現在有幾十臺訂單,加上企業家公司的4臺,也不夠100臺。
利潤最后只有幾百億,很可能最后不夠錢。
況且開發宇宙,建設外星基地,甚至這些航天公司在私企老總的帶領下,可能還會訂購更多的宇宙飛船,1000億投資完全不夠。
將來楊舟出的就不是720億,而是2000億,3000億。
隨著投資擴大,小股東注定要被淘汰,最后股份集中到幾個萬億估值的大集團手中。
好在一切還沒有發生,楊舟目前有很多賺錢的產業,到時候需要花錢的時候,說不定錢就夠了。
四家公司的股東們在經過復雜的交易過后,本來接近2000名總股東,最后只剩下100人不到。
其他套現離開的人自然歡天喜地,最后都是每家公司的9個董事席位其中之一或者之二的人出錢。
拿騰達集團舉例,他最終花了不下500億,最終還只有15%不到,靠自己的占股,沒能拿到2個席位,好在最后拉攏了一些股東授權,湊齊了16%,最終在任總的公司盤古航天占據2個席位。
大恒集團最慘,本來許贏是發起人,但因為大家商議的規則有些吃虧了。
本來憑空賺了400億,可是現金只有200億,這200億要拿去救大恒地產公司。
想用恒火航天公司的股份去銀行抵押籌錢繼續買股份,結果銀行都不愿意貸款,其中有大恒集團總共欠了銀行上萬億有關,也和其他想買股份的人在悄悄使絆子有關。
最終大恒集團就保留了一個席位,等選舉總裁的時候,許總估計都要投票出局。
獲得2個席位的成了招商、安平等銀行集團,其他如大萬地產集團、碧桂元等公司也獲得了1個名額。
倒是搞礦業的王總實力驚人,因為他賣出的股份多半給了一些搞娛樂、煤礦或者實業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的家底也不是特別厚。
讓他花了上千億,獲得了超過25%股份,成了公司第一股東,擁有3個投票名額。
將來也將穩穩當上這家星礦航天科技公司董事長職位。
張明也差不多,成功靠著自身積累,靠著頭條系貸款出售星娛航天科技公司的股份的200億,獲得2個名額,和阿貍集團一樣,在最后選總裁的時候,如果楊舟和秘密基地都給張明投票。
那獲得5票,超過半數可以確保他能當上董事長。
四家航天公司,雖然沒有最后公開,但已經確認不管是阿貍還是騰達就算都有2個名額,最后大概率還是張明和任總掌控,他們只能在董事會提提意見。
剩下兩家公司,搞有色金屬的王總只要獲得楊舟和秘密基地的支持,也能上位。
唯一有懸念的就是銀行集團占據董事會席位比較多的公司,許贏給公司取了名字還帶上了恒字,結果卻有很大概率不能當上董事長。
秘密基地也可能支持招商集團,地產公司也不知道會如何站隊。
安平銀行更是墻頭草,也有很大概率和招商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