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任總、張總還有許總王總幾個領頭人也不會虧,讓出的40%沒有回收錢,這相當于將其他小股東的溢價,拿了一部分給楊舟和秘密基地,這算是感謝楊舟和秘密基地將名額給他們的謝禮吧。
磕磕絆絆中,花了好幾天時間,終于把幾家搞航天的公司捋順了。
楊舟也是用的綠洲航天科技公司的名義控股,這樣最大的股東依舊是秘密基地。
算起來每家都占了接近30%股份。
初始時,幾個領頭的老總給了楊舟20%給了官方20%,需要將剩下的60%股份中50%拿出來融資或者出售股份。
這個和普通的融資和出售股份還不同,拿張明來舉例,他成立的公司叫做深空探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首先私人出錢400億注資進公司。
隨后公司的估值統一規定為1000億,之所以要估值一千億,那是因為要將付出的40%成本轉嫁到其他人身上,同時也讓張明等人賺一筆錢,不然像是任總這樣有錢的人,寧愿400億都自己出,就只有自己一家控股。
出售了60%股份是給所有當天參會的企業家,當然像是曹總、大小馬總一開始就擁有10%的股份和楊舟指定的人初始一樣。
大家也都知道,需要這些有實力的人加入,以后才能快速發展。
這60%一開始就回收600億,其中張明先填自己拿出的400億,意味著他賺了200億,同時還擁有10%航天公司的股份,這些股份也估值200億,總共賺了400億。
賺這么多錢,就是因為楊舟當初挑選了他們,因為已經達成共識,其他人也無話可說。
剩下擁有股份的企業家,每個人只有百分之零點幾股份,甚至有的實力不濟的企業家,只分配到0.1%股份,他們也只需要出1億就夠了。
最關鍵,也最讓所有人都不反感的是,他們出1億,可能轉眼騰達集團,阿貍集團大王總的大萬集團就會翻倍或者好幾倍的價格收購他們的股份。
因為他們也想再湊5%股份,多掌握一個董事會席位。
具體花多少錢購買股份,這就要各家公司自己去談了。
楊舟表面上賺了800億,但壓力也增加了,估值1000億的公司,賬戶里只有400億,只夠買一艘基礎的宇宙飛船。
等宇宙飛船造好,馬上就要融資。
這個融資想要不被稀釋股份,就必須跟投了。
按照楊舟當初和秘密基地的估算,最起碼要讓這幾家公司掏出上千億才能將公司運轉起來。
賬戶里只有400億,意味著每家公司要融資600億以上。
楊舟白拿了20%股份,融資的時候卻必須出錢,這是商業規則,不能隨便打破。
同樣的張明、任總到時候也會根據當時他們擁有的股份,拿出錢來融資,如果錢不夠,股份自動稀釋。
600億的20%就是180億,最讓楊舟頭疼的是這樣的投資他要拿出4份!
這就是72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