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發現第二十五變奏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沒有它!整首曲子顯得松散!
有了它!全曲仿若瞬間被串聯統一了起來!
它是整首曲子情感最高潮之處。
但它不是那種澎湃激情的高潮,而是寧靜、內省,猶如在跟自己內心對話的時刻。
有了這一個變奏。
就好像在一個身軀主體內安上了心臟,從此這副身軀便有了令人激動的脈搏。
但這還不是令蕭納最震撼之處。
他深受震動的地方在于,第二十五變奏創作中,竟然采用了非同尋常的寫法。
在第一小節他聽到了一個大跳,按常理接下來第二個小節應該會模仿第一小節也是直接大跳到La音,但讓他沒想到的是蘇晨竟然直接大跳到了降La。
呈現出一種晴天霹靂的改變。
就好像將一滴墨水滴入水中,然后快速暈開。
這種寫法太出乎人的意料了。
降La在g小調中是最不可能出現的音之一。它讓這小節的和弦變成了在g小調中非常不尋常的F小三和弦。
這是蕭納做夢都想不到的寫法。
這輩子也不可能嘗試的寫法!
但蘇晨這么寫了。
這個變奏高度半音化。
使得整個變奏的低音以半音階的方式往前移動。
而這僅僅只是前面兩個小節。
在后面小節中,蕭納聽到了更加驚人的呈現。
毫無預兆的八度大跳,它突如其來出現,然后緊接著一個讓人無比糾結的下行半音階,聽完后讓人背脊發涼。
而更精彩的還在后面,中低音兩個聲部不斷交錯地以半音階往上攀爬,其中又摻雜著深情的八度大跳、七度大跳。
這段音樂中充斥著不和諧的音程,
壓迫得人喘不過氣來。
痛苦和悲傷的情緒不自覺蔓延到每個人的心頭。
音樂仿佛搖搖欲墜,沒有落腳點,那種飄零無歸宿的狀態,直抓著每個人的內心。
蕭納的情緒已經繃不住了。
滿是皺紋的臉上,
悄然流淌著淚水。
每個音樂家都是感性的。
音樂之于他們就是用于表達的語言。
所以他們天生比普通人有著更加細膩的情感,更加深度的情感體驗。
隨著第二十五變奏的流淌,蕭納濕潤了眼眶,他已經徹底被這部曲子征服。
斯蒂芬的手都在發抖。
此時的他仿若一個探險家,
發現了一個美妙的音樂世界,在那里,還有無數珍貴的寶藏!
欣喜若狂!
感動到哭。
與此同時現場的觀眾和直播間粉絲,也徹底被第二十五變奏感動哭了。
那種極致的壓抑和壓迫,讓人不由回憶起曾經的悲傷。
這些悲傷的記憶往往都被人封藏。
而第二十五變奏就像是魔鬼念動的咒語。
將他們藏匿的傷感全都召喚了出來。
誰也無法逃脫!
悲傷到極致!
哭泣到極致!
也許!
有的悲傷要被真正的宣泄才會遺忘和原諒。
大廳內可以聽到隱約的啜泣聲。
紳士們不愿被人看到自己流淚,側過頭去偷偷抹掉。
女士們則已經顧不得優雅,要么靠在了男士的肩膀上,要么扎進了他們的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