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婉的妝也花了。
但她此刻已經顧不得她的形象,因為她還沉溺在音樂中。
直播間彈幕密密麻麻。
“聽到第二十五變奏徹底繃不住了。”
“極致的壓抑和傷感,媽呀,這比看虐劇還虐心。”
“關鍵是哭成狗了,但還是停不下來,忍不住繼續往下聽。”
“直擊靈魂的旋律。”
“心臟都好像被人捏住了。”
“難受得一批。”
“已經用掉一包紙了。”
“我也用了一包紙……性別男!”
好在第二十五變奏并沒有持續太久,琴音繼續滑入第二十六變奏、二十七變奏的九度卡農。
在第三十變奏的時候蕭納期待著第十卡農。
但這一次以卡農收尾的規則被打破了。
卡農沒有出現。
而是歡欣鼓舞“Quodlibet”。
恢弘壯麗中蘊含著一種令人敬畏的神圣。
那種透過琴鍵表達出的強烈不舍似乎預示著演奏已經接近了尾聲。
低聲部和高聲部交織出一種莊嚴肅穆感。
一場告別舞會似乎終于落下帷幕。
所有的聚會與盛宴都已經過去了,人群漸行漸遠。
與最開始的主題曲一模一樣的詠嘆調從遙遠的他方緩步而來。
她再也不像全曲開始時那樣莊重清澈,她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充滿回憶的美麗。
它以最質樸的口吻告知每一位聽者:
漫漫旅途已然結束,我們該回到來時的地方了。
一切回到最初。
就像一個月前你從家里出發旅行,一個月后你依然回到這里。
雖然是同樣的地點,但好像一切都不一樣了。這里還是你的家,但你已經不是離開時的你了。
它是最開始的主題。
也是最后的變奏。
它從最初的問候,變成了最后的道別。
從優雅的約定,變成了憂傷的終結。
結束了!
一切到此結束了!
但好像又即將踏上新的旅途!
蕭納大師聽完后再也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他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到,這首曲子竟然以完全相同的主題曲作為結尾。
相同的旋律。
但卻給人完全不同的情感體驗。
太奇妙了!
他激動地身體都在劇烈顫抖。
再也坐不住了!
刷地從座位上站起來!
鼓掌!
或許是被他的情緒感染,現場所有觀眾紛紛起立,掌聲雷動。
也不知過了多久,掌聲漸漸消散。
蕭納離開座位,激動來到蘇晨身前。
他的聲音顫抖著,但卻響徹全場。
“天才之作!”
“這是上帝的音樂!”
……
PS:跪求各位讀者大大能給小弟投一點推薦票,只要有推薦票、月票、打賞,小弟愿意每天四更、五更、六更、七更,你們有多給力,我就敢有多瘋。作者在這里拜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