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卿開始宣讀《國風大典》規則。
“為鼓勵和推動國風音樂創作,本節目擬將評選年度最佳國風詞曲人、年度最佳傳唱人、年度最佳國風金曲、年度最具潛力詞曲人、最新銳詞曲人……”
《國風大典》推出了很多獎項。
而這些是前三季《國樂大典》所沒有的。
“所以真的是國風創作大賽?”
“哈哈哈!!這下有意思了。”
“不用說最佳國風詞曲人、最佳國風金曲獎只會在五佬和蘇爹之間產生。所以最后到底是蘇爹還是五佬?”
“也不一定,稿件可是面向全國征稿,準曲爹、其他曲爹都可投稿,說不定存在黑馬呢。”
彈幕里議論紛紛。
蘇晨聽到這些獎項倒不是很意外。
因為他早有預感。
規則介紹清楚,李卿宣布:
“接下來我們抽取第一首國風曲目!”
她話音落下,其身后舞臺大屏幕上便開始閃爍起一首首曲目名稱。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隨機抽獎”程序。
凡是特邀詞曲人、網絡渠道投稿的稿件作為抽取曲庫,通過設置不同的概率,讓每期出現五佬、曲爹、王牌詞曲人、金牌詞曲人等等詞曲人作品都有一定的抽取比例。
保證節目的全面性和可看性。
隨著李卿的一聲“停”,抽取結束。
大屏幕上定格在一首叫《埋伏》的曲目上。
下方是傳唱人名字:陳庭!
由于沒有公布詞曲作者,所以無論是觀眾還是鑒賞嘉賓都有些懵。
“《埋伏》,這歌名像黃占的風格啊,有種武俠風味道。”
“所以這是黃占的作品?”
“就一個歌名能看出什么?看歌名猜詞曲人,也未免太神了。先聽歌吧。”
直播間彈幕一下多了起來。
現場五佬以及蘇晨互相觀察。
但大家都表現得波瀾不驚,看不出任何端倪。
林西、李宗勝等人小聲交流,只有平時最活泛的黃文山沒有說話。
不錯。
這首歌是他寫的。
他沒想到一開場《埋伏》就被祭出來了。
就等著炸場吧。
他對《埋伏》很有信心。
短暫的小聲議論后,大家安靜下來,因為此時《埋伏》的前奏已經響起。
首先入耳的是充滿殺氣的琵琶聲。
這讓蘇晨想起了《十面埋伏》,但這個世界沒有《十面埋伏》,作者能創作出這樣的旋律,只能說確實有幾分天才。
繼續往下聽。
歌詞十分優美,且充滿了俠氣。
曲子抑揚頓挫,高潮起伏。
編曲中采用了大量傳統樂器,琵琶、長笛、二胡,十分厲害,韻味十足。
歌曲的節奏有意加快。
這樣讓整首歌聽起來既有古典感,又有流行樂的節奏感。
美妙十足。
“從作曲、作詞、編曲來看,作者至少是曲爹水準。”蘇晨很快就做出了判斷。
黃占聽得這首歌也是驚訝不已,目光不由自主投在了蘇晨身上。
“是他?”黃占在心中道。
《埋伏》在傳統樂器上的運用和《囍》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沒那么陰間。
編曲非常經典,他仔細研究過《囍》,略有心得。
這編曲風格和蘇晨太像了。
而且加快語速的流行唱腔幾乎也是脫胎于《囍》的唱法。
只不過這次創作者更聰明,沒有摻雜太多元素,只是單純讓演唱者加速語速。
妙啊!
李宗勝的第一反應也是看向蘇晨。
《埋伏》雖然做出了很多改變,但其編曲風格幾乎與《囍》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