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囍》側重突出嗩吶。
《埋伏》以琵琶為主旋律。
并且結尾出還有宛若瑟瑟秋風的琵琶solo。
換湯不換藥的創作手法。
不僅鑒賞嘉賓和歌手們聽出了這其中相似的風格。
就是觀眾們也聽出來了。
“琵琶solo營造殺伐之氣,和《囍》的嗩吶異曲同工啊。”
“這是蘇爹的作品?”
“極有可能!風格太像了!”
“哈哈哈,蘇爹風格太明顯了,完全藏不住啊,猜出來根本沒壓力。”
“之前是嗩吶,這次是琵琶,下一次是不是該換二胡了?”
“不過這首《埋伏》比《囍》好聽。”
“沒那么陰間,而且可以學唱。《囍》根本學不會。”
“不愧是蘇爹,換一個樂器同樣能玩轉。”
“愛了愛了。”
聽完《埋伏》之后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首歌是蘇晨的作品。
因為編曲風格真的太像了。
一個嗩吶。
一個琵琶。
黃文山聽到黃占他們都猜測詞曲作者是蘇晨,在心里偷笑。
因為這證明自己這段時間的鉆研是有成效的。
《埋伏》這首歌也只是他最開始的模仿之作。
算是練手的作品吧。
所以聽到黃占、李宗勝等人稱贊,并說這首歌質量在《囍》之上,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想不到吧?
這首歌竟然是我寫的!
黃文山有點好奇蘇晨的反應,不經意看了蘇晨一眼,只見這家伙眉頭微皺。
時而用手揉著自己的太陽穴。
這家伙什么表情?
是認為我寫得不好嗎?
黃文山咯噔一跳。
蘇晨的反應讓他更加在意起來。
而實際上在師者風范升級到LV2后,蘇晨一聽這歌,就直接聽出了編曲中、演唱中存在的問題。
他眉頭微皺也是因為此。
他不知道該不該指出來。
陳庭演唱結束,李宗勝、羅群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民樂教授唐聞舟也對作品十分認可。
國家級作曲家曹文林說道:“最近蘇晨先生創作的《囍》、《大魚》我都認真聆聽和欣賞過。”
“非常震撼。”
“《埋伏》很好繼承了這二者的優點,但在這兩首歌的基礎上又有所突破。”
“非常優秀的作品。”
曹文林發言結束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黃文山心里也十分受用。
不過蘇晨那微皺的眉頭還是讓黃文山十分介意,于是他忍不住開口問道:“蘇晨,你是國風開創者,你認為這首歌怎么樣?”
黃文山此話一出,所有人目光都落在了蘇晨身上。
直播間也瞬間炸了。
“這不是蘇爹的作品嗎?”
“自己評價自己的作品?黃文山搞事情啊!”
“蘇爹:一般般啦,我不太會作曲。”
“哈哈蘇式凡爾賽。”
“名場面要來了。”
“蘇爹:又要開始裝逼了。”
……
PS:第二更送到。身體不適,寫一會兒休息一會兒,所以更新晚了。抱歉。求推薦票,求月票,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