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雄偉。
然后陳曉薇、舒彥的唱法,更是直擊天靈蓋。
“這是全新的唱法。”李宗勝道,“暫時將之稱之為秦腔唱法吧。蘇晨這家伙,寫詞開山怪也就算了,連唱腔也當開山怪。”
“所以他就是怪物。”黃文山說著看向蘇晨,“對吧,蘇兄?”
“你見過這么帥的怪物?”蘇晨幽默回應。
黃文山接梗,瞧著蘇晨,“以前沒見過,自從認識你以后,就見過了。”
天下本沒有怪物。
你出現后,世上便有了怪物。
“那你應該著重關注帥。”蘇晨說道。
然后李宗勝等人樂成一團。
這家伙自戀起來要命啊。
某大平層。
梧桐看到聽到秦腔唱法也是再度震驚。
如果說歌詞中有詩是華夏的特色,那這秦腔唱法,就是特色中的特色。
這是他從未嘗試過的。
因為在大和國也沒那么多風格讓他去嘗試。
在那片土地上想找秦腔唱法,也找不到啊。
“華夏音樂果然充滿無限可能。”從蘇晨的作品,奇跡組合的演繹中,梧桐看到了一種全新的音樂形式。
這是他曾經想都沒想過的音樂形式。
頗受啟發。
同時對蘇晨這個年輕人也更加欣賞起來。
對,就是欣賞。
敬佩還談不上。
除非蘇晨征服他。
A段結束,歌曲進入B段。
B段基本是對A段的重復。
不過在《出塞》這首詩之后的四句歌詞,還是做出了新的改變。
“血肉筑城萬箭穿
盔甲染血映月光
遠方胡茄催斷腸
狼嚎驟起震邊關”
這幾句主要描寫戰場上那一幕幕生死殺伐。
粗獷之中,多了幾分殘忍和悲壯!
月光使之清冷,狼嚎讓氣氛變得危險和急促。
最關鍵的是,在唱這幾句的時候,陳曉薇的秦腔唱法、怒音等等達到了巔峰。
唱出了那種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壯闊。
千軍萬馬在廝殺。
在怒吼。
在沖鋒。
那種悲壯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搭配著粗獷豪放的秦腔唱法。
真是唱絕了!
既悲壯,又不免讓人發出感嘆:“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聽這歌聲。
仿若看到了秦軍橫掃六合的場面。
并戈鐵馬。
血流成河。
那得倒下了多少戰士,才成就了華夏的第一個統一帝國?
戰場上的悲壯氣息鋪面而來。
聽聞歌聲,
竟讓人有些喘不上氣。
“這歌殺我!”
“太好聽了!太震撼了。”
“喜歡它的歌詞,喜歡它的唱法!”
“絕絕子!”
“明明是一首歌,聽完后卻感覺看了一場古裝戰爭電影。”
“畫面感太強了。”
“歌詞和唱法,都妙到毫巔。”
奇跡組合演唱結束,觀眾們都沸騰起來。
鑒賞老師也紛紛給出評價。
“這首歌歌詞沒話說……蘇晨只要一寫詩,總讓人想跪。”首先發言的是唐聞舟,“如果滿分是十分,我想給十一分。”
國家級歌唱家熊英道:“我也不評價歌詞,因為我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