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有很多版本。
李叔同的原歌詞比較短,因此在李叔同后,很多人都為原版歌詞進行了補充填詞。
蘇晨在這里選擇的是電影《城南舊事》版。
干凈的童聲唱出那種遼遠寂靜的味道。
就如離別時的寂靜。
親人、朋友的背影在你注視的目光下漸漸走遠,直到消失在視線的盡頭。
但這童聲的純凈,又給人一種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感覺。
也許他們還沒有真正理解離別的含義。
“我90后,來自農村。想起了小時后我爸出去打工的時候,我和媽媽送他去坐車。那時候爸爸說下次回來給我帶玩具、零食、新衣服……然后我興高采烈并滿懷期待地送走了他。”
“小孩送別可能會笑,大一點可能會哭,再大一點不會笑也不會哭了……可能這就是長大吧。”
“雖然有點傷感,但童聲還有點治愈。好聽。”
“就是歌詞過于真實,扎心。”
“又美又傷感。”
“不過我從中聽出了他們對姚媽媽的懷念和傷感。”
“我也是。”
向日葵合唱團演唱后,接力棒交給了江城大學團。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相比起向日葵合唱團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江城大學團的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
一次次畢業。
一次次和好朋友的分分合合。
一次次從父母身邊離開。
他們已初識愁滋味。
因此他們的演唱讓這首歌的情緒再一次升華,內涵和意蘊也更加豐富。
人生就像一趟單程列車。
不斷有人上車,不斷有人下車。
曾經很好的朋友會因為時間和距離慢慢變得生疏。
這個年齡階段分別時喜歡說“再見”,喜歡喝一點小酒。但傷感之意并沒有那么濃烈。
因為還年輕。
因為總以為還會再見。
江城大學團的大學生演唱后,接著便是西北科研團。
“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少年、青年、老年。
三個年輕段的人唱同一首歌。
唱出了完全不同的味道。
西北科研團的成員平均年齡70歲。
他們已經經歷了太多的分分合合。
而且到了他們這個年齡,閱歷已經相當豐富,他們經歷的離別也不僅僅只是揮揮手那么簡單。
而是上升到了生死離別的層次。
身邊已經有不少親人不少朋友在歲月的催促下永恒的告別了。
唱著歌。
每唱出一個字,就仿若有一個昔日的老友浮現在腦海中。
催人淚下。
唱著唱著他們自己也紅了眼眶。
三個年齡段唱完后。
歌曲進入到了合唱部分。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這首歌的歌詞不多,不復雜。
后面便是一遍遍的重復。
歌曲的情緒和感染力在這一次次的重復中漸漸堆疊起來,然后被推上巔峰。
臺下的導師、觀眾們再也繃不住了。
不少人眼眶發紅。
開始抹著眼淚。
直播間彈幕也在這一刻徹底爆炸。
“最開始覺得好聽,可越聽越破防。”
“我已經哭成狗了。聽到這首歌想起了很多朋友……突然發現,當初分別時的信誓旦旦,到現在連見一面都難。”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我已經不知道說什么了。每個字都寫到了心里。”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我要給蘇爹寄四十米大刀。”
“四十米哪里夠?至少也要十萬八千里!斬了這狗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