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神與文昌神合為一神,故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
道教對這位神仙的接納是在公元六世紀左右。文昌帝君不停地轉世,為民造福,負責學習和考試。十四世紀后,許多學校開始供奉文昌帝君。
卷之045魁斗星君
魁斗星君,又名魁星爺、大魁夫子、大魁星君、魁星、奎星,與文昌帝君、朱衣星君、純陽帝君、關圣帝君,合稱“五文昌”,讀書士子之祖師。奎星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二十八宿之一。一至四星為魁,余三星為杓。魁星之狀,猶如一個“鬼”,踢著一個“斗”,有“奎主文章”之說。因“奎”與“魁”諧音,而“魁”有“首”之意,故科舉第一名稱為“魁”,將“奎”星改為“魁”星,有了“經魁”、“五魁”等名目。《晉書·天文志》曰:“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后世將魁星形象演化成一個赤面藍發之鬼,立于鰲頭之上,一手捧斗,一手執筆,受到讀書人的普遍虔誠膜拜,認作主宰文運之神。
清初顧炎武《日知錄》云:“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于何年。以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斗,不知奎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卷之046朱衣星君
朱衣星君,又稱朱衣神、朱衣夫子、朱衣神君、朱衣星君、朱圣夫子、朱衣神君、紫陽天子、文昌朱衣公,與文昌帝君、魁斗星君、純陽帝君、關圣帝君,合稱道教“五文昌”之一。
傳說朱衣星君身著紅衣服,有辨別文章優劣之能,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知貢舉日,每遺考試卷,常感有朱衣人在后。凡經朱衣人點頭的,都是入選的奇文,故感贊曰:“文章自古無憑據。唯愿朱衣暗點頭。”《堯山堂外紀》卷四十八云:“歐陽公知貢舉日,每遇閱卷,坐后常覺一朱衣人,若點頭,則其文入格,始疑侍史,及回視之,一無所見,因語同列,為之三嘆,嘗有句云:‘惟準愿朱衣一點頭。’”
民間傳說南宋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詩人、閩學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儒學大師朱熹,被稱為為“朱圣夫子”,泉州開元寺百柱殿大門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為朱熹所題也。宋代安定郡王趙令畤在其《侯靖錄》中云:“歐陽公知貢舉日,每遺考試卷,坐后嘗覺一朱衣人時復點頭,然后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視之,無所見,因語其事于同列,為之三嘆,嘗有句云:‘文章自古無憑據,惟愿朱衣暗點頭。’”
卷之047上元夫人
上元夫人,名阿環,西王母小女、三天真皇母,師承倒景君、無常先生、道君,古代中國神話中之仙女,位僅次龜臺金母,居住三重天宮中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