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于整個人類文明進化史中。《山海經·大荒西經》云:“月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文中說帝俊之妻常羲生下了十二個月亮。其實更多的則是關于嫦娥(恒娥)、蟾蜍、白兔、吳剛、桂樹的傳說。《歸藏》曰:昔恒我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在中國民間,至今仍保存八月十五(中秋節)拜月之風俗。
卷之056驪山老母
驪山老母,又稱黎山老母、驪山女、驪山姥、玉清圣祖紫元君,華胥氏所生,伏羲與女媧是其兄弟姐妹,古代漢族傳說中之女神,在道教中崇奉尊神中其地位至高。驪山老母居驪山(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道觀中多有其圣像供奉,今陜西臨潼驪山半山腰專門建有驪山老母殿用于供奉。
傳說中驪山老母橫跨多個時代,法力極為強大,門徒女將濟濟,齊宣王妻鐘無艷、薛丁山妻樊梨花、高君保妻劉金定、楊門女將穆桂英、祝英臺等等皆為門下。
驪山老母為天地正氣智慧之化身,常在天地善惡轉化之際顯現,為人指點迷津、傳授秘籍法要、救苦救難。一說,殷周時有驪山女,為戎胥軒妻,親附于周,為諸侯所推服,唐宋后遂以為女仙,尊為“老母”。張壽王言:“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
《漢書·律歷志》云:“壽王言化益為天子代禹,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皆不合經術……驪山女亦為天子,遂以為女仙,尊曰老母。”《集仙錄》云:“驪山老母天姿綽約,風華絕代,嘗作閣道於驪山。秦始皇游驪山遇之,驚其艷,欲侮之。因受老母施法以懲,乃罷。自此之后化為老嫗,人遂以老母稱之”。
卷之057羲和
羲和,上古帝俊之妻,太陽之母,人類光明之締造者,太陽崇拜中最高之神。羲和源于遠古神話之“日母”,漢代枚乘《七發》曰:“流攬無窮,歸神日母。”李善注:“調流觀覽而窮,然后歸神至日所出也。《春秋內事》云:‘日者,陽德之母。’”隨時間演化為“日御”,為太陽駕車之神。《楚辭·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漢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南朝宋顏延之《赤槿頌》曰:“日御北至,夏德南宣。”
后又演化為天文史官的代表,傳說羲和在當時還肩負著觀測日月之象,以主四時之天文歷法,《世本·作篇》云:“羲和作占日”,宋衷注:“占其型度所至也。”張澍按:“占日者,占日之晷景長短也。”可說是中國最古老之天文學家。羲和與帝俊育有十子,即十個太陽(金烏),居于東方大海之扶桑樹上,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故有后羿射日的神話。羲和制定規則,十子輪流值日,每天必須只有一個現身。《山海經·大荒南經》云:“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本章完)